倔强生长:吉林作家笔下的新时代山乡巨变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92725
倔强生长:吉林作家笔下的新时代山乡巨变 书评-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9272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书评

倔强生长:吉林作家笔下的新时代山乡巨变

2024-10-2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吉林省梅河口市小杨乡_副本.jpg

吉林省梅河口市小杨乡 来源/图虫创意

  2024年,是吉林省创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列长篇小说收获的一年。八部反映“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长篇小说——《霍林河的女人》《东山坳》(作家出版社)、《雾中村》《百合花事》《日将锦绣》《敖包滩》《小南屯》《韩屯有座山》(吉林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这些作品,是从吉林作家几十部作品中遴选中脱颖而出的。其中《霍林河的女人》《东山坳》更是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文学吉军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用文学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作家们在田野中倾听、思考、书写日新月异、人民的拼搏奋斗、家庭的苦辣酸甜、百姓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农人的真实与新生,客观记录“三农”实践的现实中转变“思想”、改造“生态”、打开“格局”的巨变,深刻准确地反映了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富民、可持续发展中涌现的典型事件、人物和具体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这八部作品,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从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的女性成长、人文与生态来说,首推《霍林河的女人》《东山坳》《韩屯有座山》;历史文化气息最重的当数《雾中村》;地域风味最鲜明的当数《敖包滩》;时代气息最盛的当数《小南屯》《百合花事》;哲理意味最浓的当数《日将锦绣》。这些长篇小说,犹如一粒粒微小却顽强的种子,在乡村振兴一线倔强生长、绽放光芒,也共同汇聚成吉林“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大潮。

  绽放在新山乡巨变中的铿锵玫瑰

  文学作为构建一种精神的独特存在,翟妍、杨逸两位女作家,更有创作的初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霍林河的女人》《东山坳》两部小说在塑造两位女主角中都不约而同地在“巨变时代”斩断命运的绳索,在大致相同时代的背景下为两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沧桑感。不同的是,韩松花已结婚生子却遭到背叛,而胡来早历经种种情感纠葛却终收获了爱情;韩松花成为董事长,胡来早种好了稻米、当上了村干部……她们都带领乡亲们致富;她们是新时代乡村女性的代表;她们的命运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彰显出乡村社会变迁和发展是时代的进步。

霍林河的女人.jpg

  韩松花、胡来早在与命运的博弈中都彰显出惊人的自强不息与担当,呈现出了不幸和幸福的多维辩证,也思考了“山乡巨变”乡村的深层问题。韩松花通过养猪获得了成功,胡来早通过盐碱地改良种稻子的收获,她们都是与乡村振兴同呼吸共命运成长起来的乡村女性,她们都是几经坎坷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获得了成功:建成了韩屯第一个猪场,并带领着乡亲们致富,而榆村的盐碱地改良使得稻子年年丰收,这都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新时代与过去鲜明的对比之后的答案,也是对女性自强不息的一次生动展现和赞美。不难看出两位女作家与两部小说的女主角都是这个时代向阳而生的铿锵玫瑰,每个“她”都是自己的人生。

下载.jpg

  两部小说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写出了乡村振兴的艰辛与聚焦生存发展的具体问题,两部作品的文本都很少有所谓的宏大叙事,也没有什么英雄人物,表现更多的是生活于乡村的那些为生活、为信念而奋斗不止的农人。再有,两部作品最大贡献是体现了山乡巨变题材创作的崭新表现形式,这种力量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和乡村渴望致富的内心想法是高度重合的。可以看到这种矛盾的消解和融合,旧有的思想和意识与村民的思想和意志,在山乡巨变的这种历史宏图、历史远景的鼓动之下,一步步得到消解,所有的矛盾冲突最后都一一解决,乡村富裕的图景也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地域文化与信仰传承给时代赋能

  李晓平的《雾中村》叙事时间跨越30年,小说在女主人公的成长中,有一条辽金、契丹史的背景,在水家姐妹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投入乡村振兴的故事。小说还与当地名胜古迹及美丽传说融于一体,并将创作和演出吉剧《春捺钵》深度挖掘了大东北丰富的辽金历史文化。使故事既交割着真挚的亲情、爱情,还有美丽的乡土情。这些人物与情节相互交织与衬托,使新山乡巨变的“变”字在小说中体现出新姿态与新面貌……

  故事性是《雾中村》的底色,传奇性是《雾中村》的特色,民族性是《雾中村》的亮色。从创作艺术表现力来看,作者在推进情节时,十分注重地域特色,从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吉林西部独特的民俗风情。在展示契丹文化符号的同时,也是小说情节与现实的考古发现共同打造的一场精神寻根之旅。从主题思想表达上,则是新时代对农村女性的重新塑形,作品紧贴时代的脉搏,生动反映出契合现代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的真实图景。

aobaotan wuzhongcun.jpg

  刘国苗的《敖包滩》这部长篇小说用近20万字的篇幅,全景展示了白城市镇赉县黑鱼泡镇棉西村敖包营子屯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的诸多往事。以个人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从历史变革书写了围绕着敖包滩变化的家族兴衰史。

  从挑着扁担闯关东开始,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生活繁衍。小说中的“祖母”带领全家抗击日寇;“父亲”带领大伙发展集体经济,在致富的路上奔忙,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小家,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我”在父亲抗洪牺牲后,主动回到村里,继续带领村民引入域外资金投入敖包滩的建设,把人们带到新的历史节点。小说着重强调地域特色,突出东北方言和东北民俗特征,书写家谱、村史和乡村世情,注重文化传承。多民族文化深度的融合,家与国、人与土地、人与人的激烈碰撞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乡土乡情乡愁中彰显大时代气息

  长篇小说《小南屯》是作者车永江的一篇自传体小说,文本由落榜、打工、创业三部分构成。小说以作者为主线,每个故事中都有作者和身边人的影子。当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走到人过半百,拿起笔回望自己的来路时,《小南屯》文本无疑是一份清醒的追忆,那其中的乡土乡情乡愁使生命的亮色绚丽而耀眼。作品在描绘了新时代新农村人物群像中,展示了浓厚的“良善”的乡村品质与“纯朴”的正能量表达,通过多维度画面,勾勒了诸多县城、小镇、村屯背景下农村青年的鲜活形象,丰富了我省乡村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人物长廊。而“新农人”在作者的笔下生动而鲜活,这也成为长白山、黑土地、松花江地理框架下,新时代乡村生活的折射与反映,展示了一部与主人公生长生活相伴的、长度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东北乡村发展史,这种夹杂着乡愁韵味的乡村与大时代的共鸣,又为新山乡巨变的“变”提供了新鲜的活力。

小南屯_副本.jpg

  孙昱莹的《百合花事》描写了万氏兄妹如何种植百合花改变家乡,在七星山下柳条村青壮年劳力长久流出的背景下,农委工作的万生回到柳条村,带领村民种植百合,帮助贫困群体和留守儿童,与村干部一起带领农民走向富裕,改变乡村面貌的历程。文本记录满族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木匠、铁匠、剪纸、刺绣、编织、渔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古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勤劳智慧,都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也渗透出浓浓的乡情乡愁。

  从历史智慧的角度来看,乡村的变迁所体现出的智慧也在文中得以体现,作者更是通过艺术的叙事手法,将乡村、人物与大时代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文本中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带领村民种植百合致富的故事中,既有特色农产品致富的宝贵经验总结,也有振兴传统作坊文化并使其产业化,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的致富之路的探索。

  以奋斗姿态激扬希望与青春

  杨逸的《韩屯有座山》的故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讲述到新世纪的当下,40多年的韩屯人家的生活史浓缩了大时代的景象,构成了一段相对完整的民生体验。塑造人物上鲜明且深刻,如村主任彭有志、副镇长邹天明等人的支持,又如韩江月成功后主动招村民进厂共同致富,这些社会主义因素和传统在当代已沉入生活内里,再有父亲韩兴旺从一开始以父权压制韩秋月,受乡村振兴洗礼之后,则愿意拖着残疾的身体替秋月看猪场,支持女儿的事业。父亲的转变更激励着韩江月,她的坚守也更具有时代性、代表性,也是对个人奋斗史与社会主义价值因素结合起来的叙事方式的一个经验呈现、一个有益尝试,一定意义上呼应了当代小说的新意向。

韩屯山_副本.jpg

  描写残疾女孩刘堇成为“非遗传承人”,回乡创办“七色堇梦工厂”的成功,是“我”对李子燕《日将锦绣》的综评。主人公刘堇,先天手指不全,善良柔弱却又坚韧自强。尝尽人间苦,绣得百花香。她的人生之路上,有云有风亦有美好的向往。尤其主人公刘堇身上也反衬出作者李子燕坚韧不拔的影子。文本中刘堇的外婆朴实善良、睿智坚忍,是她成长和情感强大的依托,也是刘堇“七色堇梦”有力的铺叙。再有王栓柱是个老实的守林人,他简单地生活、认真地办事。他以“山神”的形象更给这里的麻雀、石头、泥鳅等丰富多彩、性格饱满的群像,这些构成了刘堇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寄托,也成就了她以大山为坚守底色的丰满形象。

  时代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巨变使吉林大地焕然一新。这八部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丛书以“缩影”的方式展现东北地区独特的“新山乡巨变”历程,并与整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同频共振关系,在作家的笔下见证了乡村的蝶变、精神的聚变、发展的质变与向上向善的民心之变。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细致入微的山乡巨变不会停止,那些温和有力的文本也被白山松水铭记。(作者:杜波 )


  初审:曹淑杰   复审:郭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