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净月潭:那一汪洗濯月亮的潭 寻城记-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03147
寻城记|净月潭:那一汪洗濯月亮的潭 寻城记-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0314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寻城记

寻城记|净月潭:那一汪洗濯月亮的潭

2024-11-2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寻城记海报1129.jpg

       每一个美丽的地方,都会有一个属于它的美丽传说,比如西湖断桥与白娘子,比如三亚的鹿回头,比如大理洱海的河宫七公主……属于长春净月潭的美丽传说,是净月女神——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帝诞下的十只太阳神鸟一齐飞到空中,后羿射下其中九只,仅存的太阳神鸟赤九躲了起来,世界陷入黑暗。“光之女”珑月为恢复人间光明,驾神龙与赤九连番大战身受重伤后落入净月潭底,赖湖水抚慰伤愈,最后舍身化作皎月照拂人间。赤九深受感动,重回天上。从此,日月更替,人间恢复生机。

  另一则传说附会于古老的七仙女故事之上。传说七仙女爱上董永后被王母捉回,在飞离人间之际洒下两滴眼泪,滴在南方的变成日月潭,滴在北方的变成净月潭。

  或许是净月潭的历史实在太短的缘故吧,那些关于净月潭的传说,连长春人自己都做不到耳熟能详,自然与人讲解时也颇不好意思。不过这毫不影响净月潭在长春人心里的地位。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风物绝佳的度假胜地之一,那汪孤悬城市东南的茂密森林中如弯月一般的净水,永远是长春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灵秀之城_净月潭之夏.jpg

灵秀净月潭

       曾经的城市大“水缸”

  净月潭地处长白山山前台地,属长白山麓向西部草原过度地带,地貌为低山丘陵。1987年出版的《长春市文物志》描述了这片区域远古时的样子:“据地质部门考察,在距今二亿五千万年以前这里就是一个碧波荡漾的淡水湖泊,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的加剧,原来的湖泊便成了陆地、山丘。

  净月潭有大小山峰119座,最著名的当属观潭山。相传,这座山和康熙皇帝颇有渊源。清初,净月潭所属地方设有驿站,故此这一带地名便叫做腰站(一站)。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夏秋之季,康熙东巡吉林船厂,在视察吉林乌拉贡山后,一路西行从九台直奔叶赫,路过腰站时,见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放养许多驿马,于是登上放马台观赏。皇帝走后,当地百姓便将附近那座能够观赏放马台全貌的山称作观台山。后来此处筑坝,从前的驿站和放马台都淹成一汪碧水,于是观台山便改名观潭山。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腰站一带遍布荒地、农田、山林及属于双阳县的一些自然屯,伊通河支流小河台河(亦名小河沿子河)流经于此,右岸(今净月潭南岸)是长春通往双阳的大车道(土路)。

image.png

成为湖底之净月潭原地 资料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首都设在长春。建设新城,首要解决用水问题。日本人从1906年起便开始经营“满铁长春附属地”(今南到上海路北至铁北二路一带),一直以使用井水为主,所以关东军统治部长驹井德三咨询一些日本给水工程专家时,得到的结论是长春一定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城市自来水用,近期远期都没有问题。这种认知很快被大自然打脸,日本人于1932年和1933年两次勘察,结果收效甚微,虽然在规划市区内钻了几眼井,可出水都少得可怜(1953年长春地质学院对市区周边进行普查勘探,再次证明长春是个缺少地下水的城市)。

  没地下水,只能用地表水。日本人认为伊通河在长春附近没有适宜筑坝拦水的地方,而且在城市上游修水库也不合理,所以把目光投向腰站。小河台河水量较少,按设计,腰站水库的作用是在丰水季节把伊通河水抽取过来予以贮存,枯水季节再将水输往南岭水厂(今水文化生态园)填补源水不足。简单来说,这个水库就是长春的水缸。

  据当年伪满洲国都建设局统计:开工前,腰站原住村民计703户、3900人被限期搬迁,被要求自行拆去房舍,迁走祖坟,砍伐家园树木。

image.png

净月潭蓄水池溢水路工地 资料图片

  1934年5月,净月潭拦河坝工程开工,土建承包商是日本“榊谷组”。拦河坝是土坝,当年机械化程度低,除使用机车牵引的羊足碾碾压,其余全靠手掘肩挑。奇怪的是,每到第二天施工筑坝土料都会比头天收工时多出一些。许多年后人们才知道,筑坝期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偷偷在市内修建地下通道,全由日军工兵部队施工,挖出的残土一律装箱,夜间用卡车运往净月潭工地,打入筑坝土料,整个工程极为诡秘。1935年11月21日,工程竣工,1936年1月投入使用,水库从此成为城市水源地,临时名字简单粗暴,叫“腰站贮水池”。

image.png

净月潭贮水池蓄水前 资料图片

  净月潭蓄水后,大车道被淹没,另在南面高地修筑长春至双阳公路。因为水库修建匆忙且急于求成,水库库底未及清理,11平方公里库区内原大腰站、小腰站、腰站后山、罗圈背、张家店、范家店、花家油坊、腰站南沟等12个自然屯,原1240人所住的215户民居被淹在水下。松花湖渔业公司潜水员1953年水下调查时发现:库底农家土坯房四壁、土坯烟囱、大井和树桩全都历历在目,既难于使用大型拖网,潜水员水下活动也不安全。日本人在水库里放养大量鱼苗,但并未考虑捕捞,据说是出于控制水生生物繁殖,保护水源水质。所以虽然鱼种多种多样,但并不合乎养鱼的经济与技术要求。

image.png

净月潭贮水池蓄水后 资料图片

image.png

净月潭贮水池初建成  资料图片

  从1936年起,净月潭就成了郊游好去处,但游人主要限于日本人。每逢高官名流来长,多会来此游览。1936年夏,隶属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一架水上飞机,专门在净月潭水面上进行过起降飞行试验。1937年5月28日,溥仪到净月潭巡狩,乘坐专门游艇兜风,这艘游艇直到1949年还在,只是少了引擎和坐席。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占据的几年里,长春自来水事业若有若无,净月潭水只存不用,于是在1949年春,“水缸”存水达到历史最高位,甚至溢洪道也被冲毁过。直到建国后城市供水事业恢复,净月潭才又恢复了它的“肾脏”的功能。

  在1960年以前,净月潭一直是长春市主要地表水源。1960年新立城水库投入使用,净月潭成为辅助水源地,终于卸下“水缸”重任。用来给净月潭逆送伊通河水的南岭水厂水泵,于1967年和1983年两次改装,后来由于源水不足,净月潭便只靠大气降水来蓄水。

  深闺里的岁月

  水是净月潭的大女主,而茂密如织的森林,则是女主身边不可或缺的护花使者。

  为营造“水源涵养林”,兼有“风景保健林”经营和“丘陵地模范林场”经营,在兴建净月潭水库同时,伪满实业部林务司成立“造林场”,购买净月潭周边荒山土地近8000公顷,制定了持续的造林规划。10年造林,至伪满后期,净月潭“亚洲第一人工林”形容初显。鉴于净月潭山水神秀,1942年秋,伪满政府将净月潭旁划为“建国神庙”修建用地,以后称此处为“圣域”,不许百姓进入放牧樵采。后随战争进展,日本人颓势日显,直到最后投降未再动工。

  新中国成立后,净月潭林场先后进行了荒山宜林地绿化、天然次生林改造、采伐迹地造林和景观林营造。

  为保护林地,净月潭从林场成立之初,便从未对旅游者开放。直到1955年,鉴于“野游”人数日趋增长,长春市人民委员会发布了由市长周光签发的《关于赴净月潭林区野游的几项规定》,其中第一条是“凡拟到本市净月潭林区野游时,必须事先到市农林局申请登记,领取介绍信到净月潭换入山证,游览完毕到林场办理退山证”。且为保护水源地,当时仅有潭南小部分林地被辟为野游区。这个规定与其说是放开“野游”,倒不如说是加强了对“野游”的管理。对“男主”保护尚严格如斯,对“女主”当然更要呵护备至。为保护备用水源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净月潭水面及其周边区域始终严禁游览。

  在如此周到严密的照料之下,净月潭人工林海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山花、药用植物千余种,仿佛一座活的植物标本库,拥有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油松、赤松、云杉、冷杉及天然次生林、山杨、桦树、蒙古栎、糠椴和少量杨树、榆树、胡桃楸等高等植物550多种,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独具特色的完整森林生态体系。此外,净月潭动物资源也同样丰富,拥有山鸡、山鹊、野鸭等飞禽60多种,松鼠、刺猬、狍子、狐狸等兽类20多种,各种昆虫460多种。

  如今,历经90余年的悉心保护,净月潭水质清澈、浮游生物少,每逢冬季便会形成罕见的绝美蓝冰。而净月潭的超大面积人工森林,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相当于城市空气含量的400倍。所以净月潭除了有“长春之肾”的称谓外,净月森林还是毫无争议的“长春之肺”。

净月潭.png

  净月潭林水掩映

  被惊艳的时光

  1985年,最重要的转折时刻来了,“长春市净月风景区管理局”挂牌成立——净月潭正式走出深闺,开始了正规经营的旅游时代。据老长春人回忆,当时景区实行门禁管理,每人次收费1角。

  1988年,净月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9年,被国家林业厅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1年7月,为纪念吉林省从1981年到1990年10年间无重大森林火灾而建的太平钟楼在观潭山落成,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森林防火钟楼。17米高的钟楼顶层悬挂的合金大钟,名太平钟,高2.5米,直径1.8米,重4吨。钟声响起,仿佛向世人宣告新时代的来临。

  1995年,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净月潭加快了现代化、国际化的脚步。为避免“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开发区聘请多批国内外规划界顶级专家,编制完成了重点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如此历时数年、投资一千多万元的大规模规划设计,在当时的中国北方尚属首次。

  2000年7月8日,是长春市建城200年纪念日。这一天,矗立在观潭山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齐康设计的“碧松净月塔楼”正式向游人开放。塔楼高50.2米,“50”代表新中国成立50周年,“2”代表长春建制200周年。塔楼和钟楼风格一致,中间由8米长连廊连接,使其成为浑然一体的“姊妹楼”。

2.jpg

  观潭山碧松净月塔楼

  2003年3月15日,风靡北欧的瓦萨国际越野滑雪大赛正式落户净月潭。中国成为了继瑞典、美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举办瓦萨滑雪赛的国家。

  2011年1月14日,净月潭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净月潭水源地旧址由长春市公布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2月31日,“净月潭”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8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

  2014年4月,由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历经两年时间精雕细琢创作的雕塑——净月女神,正式亮相净月潭。雕塑中女神光洁细腻的身体与月球表面的粗砺形成鲜明对比,她秀发飘扬,双眼微闭,左手托腮凝思,右手伸向前方,似乎是期待美好,又似乎是抚慰众生。

  2014年11月,净月潭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2017年12月,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冰雪旅游节。

  2021年,讲述东北沧桑变化的年代大剧《人世间》在长春开拍,净月潭水库大坝被选作剧中重要场景,此外,剧中还展示了净月潭溢水弯的风貌。全国观众从画面中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场景,领略了净月潭冬天的独特魅力。

  2023年1月,长春净月潭风景区入选水利部公布的《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净月潭成为国际运动休闲旅游的文化聚集地,除瓦萨国际滑雪节之外,净月潭还连年举办森林马拉松赛、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瓦萨国际森林定向赛、帆板赛、龙舟赛等诸多赛事。在举办专业赛事的同时,净月潭也成为市民跑步、徒步的首选运动圣地。

1560712900981_1.jpg

  净月潭举办万人徒步活动

  春有清风秋有月,夏有清凉冬有雪。一年四季,净月潭不同的景致带给人不同的体验。春天可以从这里看到生机,冰雪消融,万木吐绿,盛开在雪地上的冰凌花是长春不可错过的一大胜景;夏天可以来体验繁盛和热烈,满眼青翠,满湖碧波,鸟语莺声,树木散发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各种游玩项目火力全开,可戏水,可露营,可野餐,可骑行,每逢假日,净月休闲游永远是春城人的第一选择;秋天展现的是绚烂,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人在林水间,如在画中游,油画般的色彩带给净月潭的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冬天必须来领略欢畅,看蓝冰、玩雪橇、坐狗爬犁、赏冰帆、观多姿多彩的冰雪雕塑,穿上冰鞋,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留下飘逸的身影,踏上雪板,在天然粉雪的雪道上纵情撒野,净月潭的冬天是无法替代的存在。

净月潭秋 (1).jpg

  净月潭之秋

  尾声

  关于净月潭名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

  据长春市文史专家于泾在文章中记载:“至于后来命名的由来,现已无据可查。据研究中国东北地方史的日本学者推断,大概就是由日月潭之名引申而来。

  另一版本是说由郑孝胥儿子郑禹所起。据说郑禹当年随溥仪游览水源地,一名高官让其为这片水域命名。时值农历四月初十,天色将晚,郑禹仰望天上明月,想起《红楼梦》中的“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于是“镜月”二字脱口而出。可能是当时翻译忙中出错,把“镜”写成“净”,于是将错就错,水源地就被命名为“净月潭”了。

  或许净月潭名到底源出哪里并不那么重要,当我们切身感受到那沁人心脾的清远之美,就会明白“净月”二字是多么贴切。就像作家迟子建在《水袖烟波》一文中所写:“净月潭这名字,按照我的解释,是洗濯月亮的潭。试想,一潭能除掉月亮浮尘的水,又怎能不给风尘仆仆的旅人带来别样的清凉呢!(作者 赵薪

5.jpg

       参考书目:

  《长春市志1989-2000》卷三

  越泽明《1895-1945长春城市规划史图集》

  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幸福都市》系列丛书之《绿道,幸福之道》

  房友良编《长春街路图志》

  于泾《长春史话》第二集

  《发现长春》第一辑《碧波林海》

  连环画《净月》

  曹保明《净月山水》

       图片选自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幸福都市》系列丛书

       海报设计:王丽华

  初审:曹淑杰   复审:郭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