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家“四贤”谁更胜一筹?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陈尤欣 226564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古代书家“四贤”谁更胜一筹?

2016-11-21 | 来源: 人民网

  王献之画像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幼随父练习书法,父亲的悉心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王献之《中秋帖》(唐摹本)

  王献之的书法名作《中秋帖》共二十二字,行草,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鸭头丸帖》(唐摹本)

  王献之行草书法名作《鸭头丸帖》共十五字,行草,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此帖真迹现存上海博物馆,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摹本)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

  (本文综合:《书谱》、光明网、文汇报、人民网读书频道等)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