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一:长白苍莽意万千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424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徐白一:长白苍莽意万千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42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徐白一:长白苍莽意万千

2017-08-08 09:47 | 来源: 吉林日报

      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和探索,徐白一对自己创立的“原象绘画”艺术概括为:用独特的写实绘画语言来表述某种抽象感觉,这种感觉呈现于画面的是精神层面的高级感觉和享受。用画家自己的话说,就是由“虚无之美”,上升为“形而上的虚无境界”,进而实现于想象空间的广袤、高远、豁达、唯美。其画的意蕴特点是:大荒含真情,白雪蓄暖意,酷冬释乡愁。我读徐画,感受有三:

  一是旷野有情,意境深厚。在《徐白一画集》的42幅作品中,几乎所有题材都是东北风景,这些作品如《平畴遥览》《长白远眺》《梦中故乡》《大雪幽月图》《冰河之梦》等,其主格调是“黑土旷野的美,北方山川的歌”,在艺术表现上,白一师承中国古代北宋时期王希孟、张择端的传统绘画技法,却又在主题开凿上有了新的拓展,刻意回避了《清明上河图》的人世“喧嚣”,《千里江山图》的万象“叠峦”,独辟了自己的“特写视觉”,把绘画主题提升至“大荒之静,大野之广,大美之苍茫”的哲思意境,在“高、远、静”中,求“雅、洁、悟”,充分体现了“画表有物,画内有心,画外有神”的艺术追求,这些特点的彰显,集中在他2008年创作的《冰河之梦》这幅大作中,这类几近电影大特写式的山野雪溪图,其主构图意向是:远景是弯曲树丛,中景是渐融的皑皑白雪,近景是幽深的溪流枯叶,这是“冷中含暖意,雪溪润春颜”的代表作,其意境之丰厚,超越画面本身。

  二是融雪无言,心境高远。在这本42幅作品的画集中,几乎幅幅见雪,专门以雪命名的就多达11幅,如《雪溪图》《大雪图》《清溪畅雪图》《卧雪吟月》《雾锁雪谷》《残月戏雪》等等。白一家在东北,他借助多角度看雪的物像,展开属于自己的丰富表达,其融注于画笔中的雪野、雪山、雪溪、雪路,甚至厚雪、薄雪、春雪、残雪……我认为《游月平野》是白一北雪题材的代表作,他把自己对东北乡土的爱,恰如其分地植入了深层黑土地,他就像一粒生机无限的种子,每年每季都力求重现生机,每月每日都渴求伸展发芽儿。这幅原象绘画作品,既是他对生活的悟化、对人世的理解,又是他对自然的观察、对天地规律的思索……在对这幅艺术佳作的“读解”中,感到其艺术内涵是丰富的,即无声的雪野,暖意的乡情,高洁的品格,幽静的哲思。

  三是严冬铸梦,神韵悠然。翻赏这本《徐白一画集》,其中优秀作品多集中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此前,他举家移居美国20载,遍游美国和西方国家,瞻仰艺术大师之故居、揣摩西欧绘画杰作之神韵,对比思悟中西绘画的技巧和差别。他以一个海外游子的心态体验着世界,以一个中国画家的良知,创新自己标榜的原象绘画艺术,他在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中,找到了能与自己绘画理念相沟通的共鸣点。2008年,他创作完成《疏林清远》《冰河入梦》,2009年创作完成《梦中故乡》《清气满目霜染长白》,2010年创作完成《游月平野》《天地苍茫》,2012年创作完成《长白林间》《北国风光》(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等多幅代表作。为他的原象绘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这期间,白一全力创作的《清气满目霜染长白》这幅巨作,不仅表现了东北黑土地的广袤与博大,还挖掘了雪野山川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底蕴——长白山不仅是中国的圣山,还是北方多个少数民族的发祥地,长白山不仅是三条大江的发源地,还是万千动植物集散的生态乐园……画家融国画与工笔画于一炉,用传统黑白主色调,以大写意的辽阔视角,展现了山峦绵厚、苍莽无限、雄奇纷呈的壮观境界。

  白一以多年的创作实践,把原象绘画艺术浓缩为4个字,即“以有表无”。对此我这样理解:“有”是看得见的物象,是绘画的表象;“无”是看不见的思想,亦可以说是画家藏在画内的心智或灵魂,这个“无”,还可理解为画家对自然和人世的理解、发掘、探索,以及审美认知和诗意升华。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