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吉林|南湖长堤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0496
春意吉林|南湖长堤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049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悦读

春意吉林|南湖长堤

2025-03-1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春日南湖,何处可堪胜赏?我以长堤为最。

  这是一处可静观、能漫步,最宜放缓时光的去处,也是引人忘我、发人遐思、最易激荡性灵的所在。虽然四季可赏,但尤以三春为妙。

1_副本.png

  坚冰消融,南湖水面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叠叠的波纹,不急不缓地荡漾开来。整个湖面一改冬日冰冷僵硬的神情,显露出风情万种的优雅气质。水波抵达岸边又似乎有了力气,猛地冲上岸来,终因后继乏力而无奈遁去,只留下一线泡沫裹挟着枯枝落叶标示着它曾奋力一搏的高度。就在这一涌一消间,湖水仪态万方的柔美之姿便尽显无遗了。水并不清澈,还略带着淡淡的腥味,定是那鱼儿呼吸了新鲜空气正在水下尽情撒欢,才搅浑微绿的湖水。不时会有尺把长的大家伙乐昏了头,猛地冲出水面,打个漂后又砸进水里,发出啪啪的声响,引来长堤上踏春人阵阵的惊呼。

  粗砺壮硕的柳树岿然伟岸,分列长堤两侧,树根处裸露的泥土上绿草蓬勃,不时有麻雀成群结队地飞来啄食草叶和人们撒下的米粒。挂着一串串刚被剪出细叶的枝条应和着掠过湖面的风,左摇几下,右摆几回。就在这来去摇摆间,春天的极致之美便被它妙笔生花地写在长堤之上。此刻若有一对燕子点缀其间,春天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便被点化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韵味,在这里都落到了实处。

南湖2_副本.png

  少有人能抵住这春风春水、春日春光的魔力。于是,从清晨到日暮,直至入夜,这里充满了探春寻春,要把春天带回家的人。是啊,站在长堤上,张开双臂,任由春风吹散了发丝、凌乱了衣角、飘逸了长裙,是一件春天里最应做的事儿,只是一瞬便也就胜却了人间美妙无数。

  这里是春天开始的地方。春天的种子就埋在南湖的湖底,大地萌动时,种子开始萌发,然后从岸与冰的缝隙间抽拔出来,迅速在南湖扩散,进而飞越堤岸、水面、林梢,蔓延殆荡开来,接着桃红柳绿的大美春光就在北国春城浩荡流转了。

  然而,任四季轮返、岁月流淌,长堤一直静卧,未显半分颓芜,反而越发青春勃发。这般气度和神韵是经过怎样的时光流变而沉淀积存或迭代生发的呢?

  南湖长堤始建于长春沦陷时期的1933年。当时盘踞在长的日本人在伊通河支流兴隆沟修建了拦河坝,形成库容达300万立方米的城市备用水源地,取名黄龙水库。拦河坝就是今天的南湖长堤,南湖公园的雏形也由此形成。

南湖3_副本.png

  长堤不长,不过八百余米,但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一个世纪的光阴里,长堤见证了长春的沧桑变化。侵略者的猖狂与溃遁,铁蹄下国人的屈辱与抗争,长春光复的烽烟,红旗飘飘下的日新月异,都被它悄然印刻在肌理里。它是一本写满太多故事的厚重史书,故事也许酸甜苦辣、曲折跌宕,但所有的字词句段、版心留白都是今天和谐美好的序章。

  徜徉堤上,心驰神往间,不自觉会将此堤与杭州西湖三堤作比。虽形貌不及其胜、底蕴不及其重、掌故不及其奇,但风雅韵味绝不逊色,皆可谓“人间天堂之一隅”。来此,是最畅心意的,不必手持导览图对应着名号与实景,也没有什么诗词名句需要吟诵,更没有祠庙亭塔引人怀古,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只需用脚底感受石板的坚实和妥贴,腿脚略觉僵直便寻长凳安坐,然后可放空心神、放空目光,任由神思零乱跳跃,飞到天涯海角。

  所以,我一直觉得南湖长堤是最易引发艺术家才思的绝佳胜境。当年,“令东北文脉遽然隆起”的北向而来的大先生们一定都到此一游或多游吧。潘素挽着张伯驹的臂弯在堤上与人擦肩而过时是不是刻意躲闪着别人的目光不得而知,但一定会思考下一笔水墨在丹青何处着色吧;他日,与一众通文透艺的挚友小酌品茗后,也一定会在南湖长堤的某处畅谈诗文吧。张松如(公木)先生一定会在晚饭后攥着纸笔、望着夕阳,静立某棵柳树下斟酌佳构佳句吧……

  此情此景绝非主观臆想,《先生向北》的字里行间足可印证我的猜度。今时的长堤,也不时会有学者样貌的中老年、文艺范儿十足的青年闪现其上,或沉思或临摹,或轻歌或劲舞,陶醉忘我的神色,令人倾慕,使人肃然。这应该都是大先生们的遗风使然,东北文脉的律动也许就显露在他们的言笑神色、举手投足间。大先生们苦观此景定会欣然,吾辈亦应敬之爱之。也许数年、数十年后,比肩“水光潋滟晴方好”“绿杨阴里白沙堤”,令南湖长堤声名远播的绝妙诗文就惊现在他们此刻的遐思中——我深以为然。

南湖4_副本.png

  多年来,无数次于晨光中登上长堤。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对这长堤新生了一些别样的感悟:南湖长堤像一道分界线,将喧嚣与宁静割裂得泾渭分明,左手是车水马龙的工农大路,右手是波光粼粼的南湖水面。这景致,恰似人生之路永恒的命题:进取与退守,入世与出世,儒家与道家。

  左侧的工农大路,车流如织,行人匆匆。公交车吞吐着上下班的人群,出租车载着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的乘客。《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个人都在奔忙,为生计,为理想,为责任。路边的商铺鳞次栉比,霓虹闪烁,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诉求。这是儒家的世界,讲究进取,强调担当,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

  右侧的南湖则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湖水轻漾中,几只野鸭悠闲地游弋,偶尔有落叶轻轻飘落水面。远处的湖心岛略显飘渺,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庄子曾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湖水的静谧,似乎在诉说着另一种人生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执念,方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立于堤下是看不到水面的,甚至水声也听不到,充斥双耳只有汽车的轰鸣和人声的嘈杂。而泛舟湖上,路上的忙碌和喧嚣又屏蔽得无影无踪了,只能看到楼房的顶端,似乎在提醒我们依然在城市的中心。两处宛若迥然的世界。

  而在这长堤上,却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况味。忽然明白,这长堤正是人生的隐喻。我们总是在进取与退守之间寻找平衡,在责任与自由之间寻求和谐。就像这长堤,既连接着城市的繁华,又守护着湖水的宁静。或许,真正的人生智慧,不在于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在两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夕阳西下,长堤上的路灯次第亮起。我望着湖面上渐渐升起的暮霭,忽然觉得,这长堤就像一根琴弦,左侧是激昂的高音,右侧是低回的低音,共同谱写着人生的乐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在进取与退守之间,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和声。(作者:沙占春

       图片:图虫创意

  初审:曹淑杰   复审:郭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