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单位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团队为《大美吉林》编创组。特聘地方历史知识顾问李云鹤、常京锁、黄为放,地方民俗知识顾问曹保明,地理信息测绘顾问欧仁和,特色文旅实践顾问李雨楠、李娌,自然风景摄影顾问郑春生、刘广峰,人参特产知识普及顾问孙振天,长白山地质知识顾问孟凡迎、付志国,美术指导王浩、吴均、王玲共同创作本书。
出版物简介
本书以吉林省的地理风光、社会风貌为主线,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民族文化等内容巧妙融合,提炼为吉山、吉水、吉地、吉人、吉物五大特色板块。书中既有长白山的巍峨、松花湖的壮阔,也有“三地三摇篮”的红色记忆,通过真实的影像与专家的笔触,全方位展现了吉林省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现代的多元魅力。
推荐理由
传承在岁月里的大美基因
当“美”字出现,人们总会心生一种亲切感与期待;当“大美”二字映入眼帘,敬畏与震撼之情油然而生。
何为“大美”?我们怀着热切的期盼,等待着美的答案、大美的解读,渴望与美来一场深情的相拥。当《大美吉林》呈现在眼前时,亲切、震惊、敬畏之情瞬间迸发,它精准诠释了吉林的大美,回应了人们与社会长久以来的期待。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吉林之美完整、鲜明、突出且极具传承性的特质。
美,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其首要特质便是完整性。《大美吉林》将这份大美完整地串联起来,精心描绘了吉林的自然之美——群山巍峨、江水浩荡、林海苍茫、良田广袤、湖泊静美、草甸葱茏、万物灵动,将吉林的生态之美尽数囊括,还原出一个真实纯粹的大美吉林。在吉林大美的代表性中,我们能领略到美的“层次感”:从雄浑壮阔的长白山雪域群峰,到源自天池、流淌着古老传说的三条大江;从被尊为“圣山”“圣水”的自然馈赠,到孕育《本草纲目》记载的百草、产出晶莹“朝珠”“贡珠”的神奇水土。
美的代表性,也得到了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印证。从远古到近现代,他们以诗词歌赋礼赞吉林之美。既有对山水林野的深情咏叹,也有对白白稻米、香甜松子、神奇百草、林间鹿影、江河鲜鱼的由衷喜爱;从草丛河沟的珍馐,到珍贵的貂皮,再到广袤碧野上的黄金玉米带,这些都是吉林大美的生动注脚。
而美的代表性,又与美的突出性紧密相连。在《大美吉林》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美的“立体感”。细细品读,仿佛置身于这片美丽的土地,与吉林之美并肩而行。我们既能看到它四季更迭的斑斓色彩——春日繁花似锦、盛夏沃野葱茏、金秋硕果累累、寒冬银装素裹;又能闻到早春金达莱的馥郁芬芳,呼吸夏日22℃的清新空气,聆听金秋稻谷随风轻响,触摸冬日零下20℃的凛冽寒意。吉林大美的突出性,让人一旦踏入便流连忘返,它带来的是一种直击心灵的生命美感,吸引着人们去感受、去融入。
而这种突出之美,正是源于其丰富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在吉林的民族风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朝鲜族的农乐舞飞扬起绚丽的象帽飘带;当蒙古族奏响悠扬的马头琴,跳起奔放的安代舞,唱起动人的乌力格尔;当一场精彩的二人转让人沉醉其中时,吉林大美的多样性便得以尽情展现。
在感受吉林大美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领略其深厚的历史魅力与文化魅力,因为吉林美蕴含着深深的传承性,它指引着我们探寻美的源头。美,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根源,那便是传承性。吉林美的传承性清晰如四季更迭,体现在物产的代代延续,也体现在美的传统生生不息。
我时常思索,为何将其命名为《大美吉林》?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无数挺直的脊梁:吴大澂在边疆浴血抗敌,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坚守不屈,无数英雄为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前赴后继;还有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英勇身影,电影《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壮烈呐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诞生,第一台动车的飞驰,以及令人难忘的《先生向北》……正是这些,让我明白“大美”二字足以概括吉林——因为吉林之美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基因之中。
吉林的美,是这片土地的基因,是源远流长的文脉。大自然有雄伟的山脉,江河有奔涌的水脉,而吉林有着独特的文脉,那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情脉,是千百年来吉林儿女对故土的挚爱,是融入血脉、刻入骨髓的精神基因。在吉林沿江靠川的“船厂”之地,世世代代的人们以生命守护这片土地,谱写着属于吉林的“大美之歌”,这里,是人类诗意栖居的远方。
《大美吉林》是令人魂牵梦绕的文化远方。它将这份大美深情地留给历史、赠予当下、传向未来。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民俗文化学者 曹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