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文学的星空》:穿越时空的能量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48150
《仰望文学的星空》:穿越时空的能量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481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悦读

《仰望文学的星空》:穿越时空的能量

2025-05-18 08:4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仰望星空1_副本.jpg

《仰望文学的星空 中外文学经典赏析》 桑永海/著  长春出版社

     《仰望文学的星空 外文学经典赏析》(下文简称《星空》)是吉林省作家桑永海的文学经典赏析文集,是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学经典赏析”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收录64篇文章,是作家四十余年文学鉴赏集萃,代表其文学观与文学鉴赏观,具有学术价值、美学价值与教育作用。

  一、文学星空与虔诚仰望

  这部文学鉴赏集分为四辑,每辑各有侧重。“伴你仰望迷人的文学星空”,重点阐释人应该有所爱好,对文学经典应该有敬畏之心;“携手走进文学巨匠的后花园”,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是作家探秘文学经典的步履;“文学就是一种生活”,从文学的社会作用角度,具象阐释阅读文学是一种精神生活,而且应该是“诗意地栖居”;“时间是文学作品的试金石”,以文学评论为例,强调阅读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要有选择,要分清精华与糟粕。

  这部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汇集了作家对文学巨匠、文学作品、文艺现象、文艺评论、文艺争鸣、中外文学比较等的观点、看法、品鉴、评介、争鸣等。见解独到,情感饱满,言约旨远,文学鉴赏价值高,也具有认识、教化作用。每个单篇自成美文,即使用散文笔法,讲究构思精巧,富有诗意,行文洒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其中有对文学巨匠鲁迅、陶渊明、歌德、莫泊桑、普希金等作家的鉴赏,也有对《诗经》《红楼梦》《阿Q正传》《哈姆雷特》等经典作品的品评,有《散文是否可以虚构》《没有灵魂的巧文》之类的文体辨析,也有《有感于读书声之消逝》《“郭敬明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等现实问题的思考。作家经过深究与对比,揭示出“文学运作规律”:“不论我们个体所经历的时代有着怎样惊天动地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无法影响为数不多的天才作家和他们的伟大文学经典穿越时空的能量,因为那是人类永恒的瑰宝。若打个比方,把《星空》视为一条充沛的星河,那么,每篇美文则是繁星点点。人类对文学的仰望与作者引领读者对“文学星空”的“仰望”,在此合二而一,它以原创性、敏锐的洞察力、艺术的想象力、对表达方式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更加厚重的价值与意义。

  尤其是,作家在自己的韵律中生活与写作,自然流露出个性色彩与精神内涵,展示出对人类主动性、生活热情、情感变化与精神愉悦的珍惜。其自觉传达深层的经验与智慧,引领读者体验生命的厚重与深沉,激发读者内在的惊奇与共鸣,在数字时代“AI创作”兴起之时,显得弥足珍贵。

  二、主观性与人文主义思想

  在文学鉴赏集中,作家的主观性非常突出,是作家个人思想、情感、体验、感悟的直接反映。他用自己的眼光打量、探索文学,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感知力把握文学的意境与神韵,使“文学星空”充满了艺术表现的张力,形成一个用心灵再造的审美世界。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理解、感悟不同,这与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所谓“艺术的真实,并非史实的复刻,而是灵魂的触动”。作家正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接受其文艺思想与文学熏陶的。在《我读译诗》里:“许多人对翻译的外国诗歌怀有偏见,甚至只读了一两首就妄加贬斥,我真为那些倾洒心血的翻译家们愤愤不平!”在《鲁迅“弃医从文”是他学医失败的结果?》里,面对以反对神化、圣化之名,矮化、丑化鲁迅现象:“‘鲁迅弃医从文是他学医失败的结果’纯是葛氏的妄言。”这些肯定式表达,语义明确,语气坚定,秉笔直书,仗义执言,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蕴含其文化立场、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文学包括文艺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较强的批评力。

  作家还从人文主义出发,在鉴赏文学时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自由与个性,而且关注个体需要和成长。他赞赏文学中创造的 “爱”“美”与“个性”,确认以文学鉴赏培育审美素养,尽力使文学回归初心与真诚。

  再如,作家重视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与社会审美趣味。作家在文学鉴赏中,总是引用经典作品中触动心灵、韵味无穷的语句,来感动、感染、化育读者,达到人格塑造与人文熏陶的目的。他赞赏《阿长与〈山海经〉》里旧中国一位老妈子“在愚昧、粗俗的表象下深藏着的淳朴、率真和天然的爱意,还有对生活执着的热情……”;在《偏爱“小经典”》里:“对人类心灵的深邃探索,对人类广阔生活场景的纵横述说,小经典与《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之类鸿篇巨制相比,是有先天的篇幅和内涵限制的,这也是大小经典不可以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但就其艺术性和对人类的贡献而言……只不过一精巧典雅,一汪洋恣肆,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意义难分伯仲。”他还引用美学家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句子告诉人们:“所以,专在内心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作家用一颗真诚的艺术良心,关心人的心理成长与美感差异,注重挖掘那些具有时代感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主题,将人文传统与人文精神渗透到文学鉴赏中,将审美转化为内心的精神特质与慰藉,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三、思想深度与审美表达

  在文学鉴赏集中,可以看出作家的精神与情感特点,即作家感受精细、擅长思考、说理尖锐、勇于批评、思想深邃、激情澎湃的特点。他以独特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使其作品形成较高的辨识度。

  思辨力是作品思想深度、可读性、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作家的这种特质常常流露在文学品鉴中。在参观丹麦古城赫尔辛格的“克伦堡宫”时,解说人员说不清这个城堡为什么叫“哈姆雷特城堡”,作家回国后不顾疲惫,马上查阅了许多资料,给出几个原因,并由此联想到中国黄冈“东坡赤壁”的命名,最后在东西方文化现象的比对中,得出“文学运作规律”。这种寻根究底式的治学精神十分难能可贵;这种推演式的表达方式也远远比知识的堆砌、结论的给出效果要好得多。这个思考、探究、推演、揭秘的过程,使读者成为参与者,与读者产生交互性,增加了读者的体验感,使其获得了思想愉悦与逻辑力量。

  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完整人格与教养的体现。作家通过品味、鉴赏文学大师,潜移默化地对读者进行着美育;在科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竞争激烈,审美趣味滑坡,这种美育格外重要。《星空》将艺术方法与情感表达有机融合,构筑审美空间,营造诗意氛围,对读者进行智识性引导,使读者审美意识与体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

  在审美表达方面,文本语言干净,富含诗意。把“简”、“诗”与“理”融合,深化意境,增强感染力,呈现出“简约的构图,浓厚的笔墨”的艺术风格。

  作家还擅长使用对比方法,展示事物的矛盾与差异,突显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克伦堡宫”为什么又称“哈姆雷特城堡”》里,由丹麦的“哈姆雷特城堡”联想到中国的“东坡赤壁”,解析其名称的来源;在《从普希金说到郭小川》里,把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两位诗人放一处,分析他们命运的相似处;在《从索尔仁尼琴说到鲁迅》里,由索尔仁尼琴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岛》被俄罗斯政府列入全国中学课程,联想到我们把鲁迅代表作《阿Q正传》从语文课本清了出去,在揭示“中学语文也要‘娱乐至上’”与“文化虚无主义”现象的同时,引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总之,“仰望”是一种姿态。“文学的星空”是无边、遥远、迷人的,仰望则是赞叹、敬畏、期待的。桑永海先生正是以这种姿态,引领读者一同仰望,追求星光,热爱生活、向往美好。

     作者:蕴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呼伦贝尔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