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的鸟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0897
向海的鸟 悦读-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089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悦读

向海的鸟

2025-07-08 16:48      来源: 吉林省作协《问脉山水》

  向海,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内,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湿地湖泊。当年曾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萨尔王的封地,是我国21块自然保护湿地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向海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现已经被列入世界A级湿地名册,以它独特秀美的草原风姿,在中国吉林省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向海湿地的丹顶鹤_副本.jpg

吉林向海湿地的丹顶鹤  来源/图片创意

  向海地形复杂,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相互渗透。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区内林地面积2.9万公顷;其中蒙古黄榆面积1.9万公顷。黄榆林中间,建有一座观榆台,登台远望,目之所及,既感觉大片苍劲的黄榆尽收眼底,又感觉目之所及依然无法抵达它们的边界。返回榆林,在棵棵黄榆间穿行,不会觉得它因没有白杨的挺直和松柏的苍裂而自卑,因不修边幅毫无章法的生长个性而散漫。它骨子里的蒙古族人顽强坚韧的个性彰显,更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蒙古黄榆,适者生存的道理,早就根植在它们的生命里。面对肆虐的黄沙、无情的干早,它们都能咬紧牙关,苦苦与自然界的灾害抗衡。逢上大早之年或虫灾泛滥,它们宁可拒绝复活和生长,任尔东西南北风,只是倔强地站立,守得住阵脚,就守得住家园,守得住江山。

  诗经里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老的诗意并不影响我们对芦苇的解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把对芦苇的掠取发挥到了极致,从刚出生的芦芽,到芦叶、芦花、芦颈芦根,全部摘取到自家屋檐下,用来饱腹和抵御风寒。对于这些,芦苇像个隐者或者哲学家,从不抵御和辩解,它们存在的哲学就是默默地生长,沿着水的足迹,无休无止地生长,顽强倔强地生长。至于前世和今生,命运和轮回,均不在它们的思考范围之内。野生的天性,不被驯养的自由,也让它们有了优于庄稼的豪迈和洒脱,优于杂草的胸襟和气派。它让人类更懂得,生存并不一定需要钢筋水泥,生命不一定需要正襟危坐,只要骨子里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

  向海既是大自然的珍品,又是鸟类的天堂。“鹤之故乡,人间天堂”,向海也是全世界在一处湿地栖息鹤类最多的地方。

  乾隆皇帝曾在向海亲笔题下“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的碑文;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向海后说:“我到过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像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这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借由这样的美誉,向海每年也会迎来送往大批的游客。游客习惯性地首先奔往丹顶鹤的养殖基地——鹤岛。

  近两年,鹤岛上除了鹤舍里饲养的丹顶鹤,岛内一处环水的山坡上也散养着部分丹顶鹤,三五成群地漫步其间,闲庭信步是它们生存的本真姿态,只是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展翅腾空。鹤舍背靠着鹤岛里的一处小山梁,面对水草茂密的湖泊。一字排开的十几处鹤舍,里面是人工驯养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上午 10点,是丹顶鹤每日准时放飞的时间。10点之前,鹤舍外聚集的大量游人,举着手机、相机,拭目以待鹤舞长空的壮观景象。偶尔还会有部分游客从门外三五结群地飞跑着,唯恐错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瑰丽景观。

  饲养员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打开了鹤舍的铁栅栏门。二三十只丹顶鹤没有拥挤的姿态,泰然自若的气质让它们的步子从容稳健,除却栅栏的遮挡,它们近距离地站在人们面前,像准备登台的演员,跃跃欲试又心无旁骛,却又分明笼罩着圣洁的光环。正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待它们飞离地面,在空中很快自动排成了规整的队形。除却打头的那只,没有再抢先的,也没有肯落后的,像经过专业的训练飞行有序。挥动的双翅划着优美的弧线,它们在天空嘹亮地高歌——那是欢欣之舞,那是自由之歌。这份自由和喜悦,是只能仰望却无法飞翔的人类永远无法体验到的高远和旷达。

  不知是饲养人员给了它们什么样的警示,还是它们更留恋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人们引颈观望和欢呼的氛围中,丹顶鹤飞出千米远后,便在空中集体来了个优雅的转身,掉头飞回来了。那么大的鸟,在仰望的人头上空,像个凯旋者一样纷纷降落地面。游人早已备好了食物擎在掌心,试图吸引鹤、靠近鹤。丹顶鹤并不排斥与游人近距离接触,但也有智慧地取舍。它们长长的脖颈和嘴巴,更利于准确地够到食物。它们眼里的游客没有男女之别老少之分,在它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动物吧,或者是愿意亲近它们的一类朋友。只有在人们过于挑衅靠近的时候,它们才会引颈回击或者以嘴啄之,其实它们更爱吃的还是鱼类,每天饲养人员都要在水池里大量投食,它们长长的嘴巴在水里捕捞,还习惯地在水里涮涮,那份洁净的习惯还真配得上那一身素雅的高洁。

  有的丹顶鹤不屑人们手掌里的那几粒粮食,独自漫步于水边的沼泽地,那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步伐里,有一份自在和逍遥。它们长时间地被圈养可能更愿意呼吸水草的气息,更是它们喜欢草地栖息的天性,或许那里还藏有它们更多的生存依赖和留恋;其实,只是外行的游人不懂,这些丹顶鹤也是来自不同地域、品种不同的鹤类。它们并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桀骜不驯,而是融洽地群居在一起。在它们眼里,天地之间,水草相伴,树木相随,举目苍穹,才是自然的本体。只是这间或闯入的游人,近乎打扰的靠近,常常让它们挑起睥睨的眼神,额头那枚醒目的朱砂像一盏叫停的红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向海浩大的芦苇荡里盘旋的鸟类有两百多种,丹顶鹤不仅是体量最大的鸟,也是身价最高的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丹顶鹤喜欢在沼泽、平原、草地和芦苇中栖息,向海的大片芦苇也是大自然赋予它们最本真的呵护。

  美国自然学大师亨利说,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大地以及其诗意时,我们才堪称真正地生活着。

  这是哲人给我们的提示,也是向海给我们的警示。如果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保持住一份慈悲与和善,懂得与呵护,世界的生态才更有可能达到一种平衡与和美。(作者:谢华英)

  来源:吉林省作协《问脉山水》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