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巨商牛子厚与中国京剧 头条区-引用区 曹淑杰 206082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引用区 > 头条区

梨园巨商牛子厚与中国京剧

2016-05-12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牛子厚(资料图片)

牛子厚,名“秉坤”,1865年11月29日生于吉林市,1943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享年79岁。

牛子厚出身的牛氏家族自清朝嘉庆年至1930年,已成为东北巨富,被列为我国“北方四大家”之一(除吉林牛家,另三家为:河北省乐亭县刘家〔刘玉衡〕,汀流河刘石各庄、长春的“飞发和”“玉发和”“泰发和”等均属刘家财产;山西亢家,人称亢百万;沈阳郎家)。吉林牛家五代经商,即牛金玉——牛升云——牛化麟——牛子厚——牛翰章、牛建章、牛平章等。到牛子厚这一辈牛氏家族已经历了四代人的打拼,到二十世纪初,吉林牛家已达到了鼎盛时期。牛家的商号遍布于我国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当时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在吉林,牛家的乐善好施和热爱戏曲是有传统的,到第四辈牛子厚,可谓集大成者。1812年(嘉庆十七年),牛子厚的曾祖牛金玉为吉林重建西方寺捐献巨资;咸丰年间牛子厚祖父牛升云为修葺“东关帝庙”(后来改为山西会馆)出资;牛子厚父亲牛化麟喜爱戏曲,在牛家住宅的院墙、门楼上让工匠刻上戏剧浮雕。牛子厚10岁时家里让他拜“西方寺”的方丈为师,皈依做佛门弟子(拜方丈为师多为当时历史背景下富贵人家为子女“好养、好活”的习俗,民间亦称此为“跳墙和尚”)。牛子厚由此自幼开始学习笙管、打击乐器,受到梵乐的熏陶,有更多机会经常像盛万、钟元、悟金等师父和师兄请教演奏技艺,为他以后涉猎各种音乐打下了基础。

牛子厚从少年时期就经常身穿破旧衣服,广交民间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家里,向他们学习乐器演奏,学习乐曲知识和唱腔唱法,并付给艺人师傅们不菲的报酬。牛子厚对音乐、乐器演奏,以及后来对京剧戏曲的热爱倾注了毕生的追求和实践。直到他晚年在北京定居还随着鼓乐班偶尔参加一些红、白事的活动。“有眼会吹,有弦会拉,有板会敲”是当时人们对牛子厚乐器热爱和演奏水平的一种概说,而萧长华先生更是盛赞他“六场通透”。主客观因素的结合,长期的学习、研磨、实践,使牛子厚对音乐、皮影、秦腔、京剧等各种行当的唱腔、曲牌烂熟于心,对锣鼓经、雅乐、昆曲、柳子腔、评弹、京韵等也触类全通。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