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动人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传承·线上展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0161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传承·线上展馆

绚丽动人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2016-04-0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jpg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它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东北三省四个蒙古族自治县之一。蒙汉等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指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郭尔罗斯草原蒙古族群众中的民歌形式。它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旋律,精辟的诗句,艺人和民歌手动听的演唱,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著名的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牧草数不清,民歌唱不完,马背是翅膀,民歌是语言。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具有蒙汉兼容、农牧相宜、长短调结合的独特风格,表现手法极为丰富。一般来说,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调式普遍采用五声音阶,艺人和歌手在演唱时,主要采取唱白结合的方法,叙述情节。因此,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绝大部分是叙事民歌,讲的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郭尔罗斯草原,喜、怒、哀、乐都是有歌有曲的。每一位草原儿女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每一个蒙古人都会哼唱几首蒙古族民歌,都会讲述几段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的故事。自古以来,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蒙古族人从小就跟着勒勒车的辙印,随着月圆月弯,祖祖辈辈,年年岁岁淘金似保存的筛选着搅动情肠的民歌,跟随着畜群的影子,随着新的传闻,随着民族的迁徙口口相传着,而郭尔罗斯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像《陶克陶胡》《龙梅》《水灵洪格尔》等都如此。

在郭尔罗斯叙事民歌编唱、流传的过程中,说唱艺人“胡尔沁”功不可没。他们在走村串户“说书”之余,把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民歌播撒在郭尔罗斯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他们更多的又是从蒙古族老乡们那里学唱新的民歌,再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对新学唱的民歌进行润色和加工。可以说,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民族的心中是粮食,是美酒,是伴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忧伤,一旦民歌唱出口,就会心情舒畅,一切烦恼烟消云散。适逢婚宴喜庆或者是大型活动,民歌就像尊贵的主人更是不能缺少的,常常是一人唱万人合,一歌止一歌起,整个现场便成为歌的海洋。

2006年9月,中央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郭尔罗斯民歌集》DVD光碟,使其成为全面了解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载体。2010年3月,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在北京拉开序幕。作为吉林省选送的惟一音乐类节目,前郭县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赞马》、《陶克陶胡》在首都各界群众面前唱响,受到一致好评。

2008年6月14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荣列榜中。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