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段时间,按照古人的说法,“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犹如一天中寒来暑往,四季轮回。玉露生凉,民间老话或俗语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等说法。 [详细]
2023-09-08 新华网一部无字的民族史诗,一份闪烁着民族智慧之光的文化遗产。8月31日起,“毕兹卡密码——西兰卡普织锦里的土家族故事”展览正在吉林省博物院四楼D区展出。 [详细]
2023-09-03 中国吉林网近日,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以下简称标准)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该标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起草,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各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资源的采集和著录工作。 [详细]
2023-08-29 中国经济网长白山乘槎河,像一架斜立的天梯,夹在龙门峰和天豁峰之间,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内陆河流。人们说这河能通天,所以又叫通天河。 [详细]
2023-08-07 中国吉林网夏九九歌从夏至计起,一直数到深秋。我们从中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数九歌加起来数了一百六十二天,一年中的三分之一炎凉是数着过的。进入现代社会,空调机、供暖设施抵御了寒冬与酷暑,数九只剩下文化概念。 [详细]
2023-07-05 齐鲁晚报无论是传统技艺,还是传统音乐舞蹈,抑或是传统民俗,很多非遗之所以面临消亡危机,就是因为“少人关心少人问”。保护传承非遗,首先要拂拭掉非遗身上的尘埃,让它们重新被世人“看见”。 [详细]
2023-06-28 光明日报内画,源于清代画鼻烟壶,以特制的勾笔,于壶坯内壁,反向作画,方寸之间,山水自成。这门技艺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详细]
2023-06-24 光明日报百草祛百病,长白山是中国医药宝库,端午时节漫山遍野草药飘香,护佑吉林百姓安康。 [详细]
2023-06-19 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