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雅曲:海城民间鼓乐 传承·线上展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16851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传承·线上展馆

坊间雅曲:海城民间鼓乐

2016-07-25 | 来源: 网络

民间鼓乐.jpg

海城民间鼓乐,主要以吹、打乐为演奏形式,由民间艺人或音乐爱好者,在民间婚丧、开业祝寿等场合演出。

海城民间鼓乐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就在海城地区流传。主要演奏乐器为唢呐、笙、管、堂鼓、锣等,曲调主要来源于南北曲曲牌、地方戏曲曲牌,以及民间器乐曲和民间歌曲。海城民间鼓乐有着独特的曲调结构和演奏特点,可分为汉吹、大牌子曲、小牌子曲和水曲四类。所谓汉吹,其结构可分引子(散板)、身子(慢板)、尾巴(中板、流水板)、梢头(或小曲)。大牌子曲,不固定演奏格式,由许多单独小段相互联结。小牌子曲,常被艺人叫作“一撮腔”,因其没有“引子”和“尾巴”,只是一段小曲。水曲,艺人又叫“关里板子”曲,多为元明时代的乐曲,如《画眉序》《桂枝香》《梁州》等。

海城民间鼓乐艺人往往组成“鼓乐班”外出演奏。“鼓乐班”一般8—12人组成。史料记载,辽时海城民间“鼓乐班”活动十分活跃,至清末,海城民间“鼓乐班”已有100余个。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民间乐种之一,海城民间鼓乐分别被《中国大百科全书·艺术卷》和《中国音乐词典》列为词条,并于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