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森林号子:粗犷豪迈的劳动之歌 传承·线上展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1703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传承·线上展馆

长白山森林号子:粗犷豪迈的劳动之歌

2016-07-2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森林号子_副本.jpg

东北长白山茫茫林海里,流传着粗犷豪迈、内容丰富的森林号子。动听的号子,不仅记录了长白山森林开发的记忆,也反映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具有历史价值、生活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森林号子与长白山开发相伴而生,是老林子里的“木把儿”(林业工人)们在抬木、运木时唱的一种劳动歌,是抬木人在肩膀受到重压时发出的自然呼声。由于森林号子产生于本土的民间劳动生活,蔓延于茫茫的长白山林海各采伐团体,经过一个又一个“杠子头”(领唱号子的人)不断地加工传承并流传下去,这使得森林号子成为森林采伐帮集体使用的行帮文化。        

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内容富含东北民族生存的哲理箴言。民间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笑话和传说等,是反映长白山区人民群众生活和自然风貌的百科全书。号子体裁既有临时发挥的随时创作的散体,又有几天或更长时间不断使用的复 合体,同时也有较长的叙事歌。号子的演唱方式虽然较固定,但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往往充满多样性,变化无穷。 

起号和接号,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特色。起号人的第一句往往决定这首号子的成功和流传能力,这主要表现在起号人的声音和时间上。每首号子每个号子头的起号声调特别重要。民间称为“甩”。甩声的大小、高低、粗细、强弱都决定着其他接号人抬木劲头,步伐步态,甚至运送距离和时间的掌握上。“甩”,又分“上甩”、“ 下甩”、“前甩”、“后甩”。还有“左甩”、“右甩”、“双上甩”、“双下甩”。这些都属于号子的调律。

一种调律,多种内容,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另一重要特色。一种固定的调律早已让人记于心中,便于大家都“走在号上”。抬木是一种齐心协力的劳动形式,号子就是用自己的韵律来调节人的步伐, 所以叫走在号上,这是调律在起作用。而号子内容的变化,完全由“ 号子头”去完成,他的“变化”也要在同一的调律中去进行。这种变 化,是调律和词的变化,在同一的调律中发出不同的词语内容,或不同的调律发出不同的词语,去指挥大家共同抬木行走。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