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家孙立荣:剪出生活 剪出文化 传承·线上展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832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剪纸艺术家孙立荣:剪出生活 剪出文化 传承·线上展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83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传承·线上展馆

剪纸艺术家孙立荣:剪出生活 剪出文化

2018-03-16 09:38 | 来源: 吉林日报

  希望大家能把中国的剪纸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门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体验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美。”孙立荣在一堂对外文化交流课上,对在座的国外留学生们如是说道。

  孙立荣1955年出生于公主岭市。家里有长辈从事美术工作,她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跟随家人学习绘画、编织、布艺、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1973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直至退休。在这40年间,孙立荣专攻剪纸艺术,其作品在国内国外多次获得大奖,一些作品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几十年间,常有人来请教或拜师学习剪纸,孙立荣对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把剪纸艺术,特别是东北传统剪纸推广到全国各地。退休后,孙立荣先后被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等省内多所高校聘为民间美术教师。2013年,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孙立荣“民间文化艺术优秀人才”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孙立荣受邀到全国各地推广民俗文化,主讲传统熏样剪纸历史演变及工艺技法。她语言朴实,技艺精湛,对剪纸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总是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令当代人感到耳目一新,别具风采。除了在国内进行宣讲,孙立荣同时热心于把中国剪纸推广展示给国际友人,无论是出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还是在国内给前来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上课,孙立荣都在寻找一种能让外国朋友在最短时间内认识中国剪纸的好方法,同时外国朋友的学习反馈也给了孙立荣更多的创作视角和艺术灵感。

  孙立荣的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播种收粮、缫丝织布、养鸡喂鹅,这样的农村劳动生活是孙立荣剪纸的主要题材。难得的是,孙立荣在创作上并不是将符号或元素简单罗列,而是讲究一种画面的故事性、情节性。比如,在表现拖拉机犁地的场景中,除了阳光、祥云、稻田、花簇、公路和路边树这些布景符号,主人公在驾驶拖拉机时回头一望,顺着主人公眼光,两只小燕子在田间飞舞,整个画面为之灵动激越,生机盎然,生活的丰满意义跃然纸上,叫人动容。在表现两位妇女在田间收割的画面中,其中一位左手抱着刚割下来的麦子,起身直腰,舒展一下久弓的腰背,起身同时向家门前的麦子堆望去,看一眼有没有鸡鸭去偷吃捣乱,果然,有两只鸡正在偷吃。一个画面带出一段完整的情节,用剪纸的方式讲故事,讲田间地头的生活故事,讲辛勤劳动,讲美好期盼,孙立荣用剪刀剪出的是活灵活现、充满情趣、洋溢着希望的生活,而从来不是简单的造型。除了劳动题材,农村传统的热闹婚礼、欢庆新春的年画主题;参军出征、敬老奉亲,这一幕幕暖心的画面,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孙立荣都会用剪刀向观众娓娓道来,生动而热情,礼赞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人类灵魂中美好的品质与道德。

  除了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孙立荣同样关注着关于剪纸艺术的文化研究。熏样剪纸,一种原始的复印术,今天鲜为人知,但却蕴藏着千百年来剪纸艺术薪火相传的历史密码。孙立荣在给学生们讲授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理论的时候,总是要特别提到熏样剪纸,并耐心地向学生们实际演示。熏样的目的,是把自己喜欢的、想保存的图案复印下来,是古人保存和备份剪纸图样的一种主要方法。在一块平整木板上,平铺一张纸,然后将想要保存的剪纸图样放在最上面,之后喷水润湿纸和木板,并将这图样、纸与木板固定,倒置,木板在上,纸张在下,这时想要保存的图样在最下方,之后,用火焰从下面熏烤,被火焰熏烤的部分变黑,熏烤完毕之后,再倒置回来,揭下剪纸图样,图样下方的部分未直接接触火焰而保持纸张本色,轮廓之外因被火熏烤而变黑,这样,剪纸图样的图案就被复印了下来,用来备份保存。这种方法虽然早已被淘汰,但正是如此繁琐的方法让很多年代久远的图案得以流传至今。“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更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孙立荣说。

  在一堂对外文化交流课上,孙立荣教国外留学生们剪一个“春”字,“我们中国人讲,一年之计在于春,祝愿同学们春光满面,如沐春风。”课后,一位留学生说,“中国剪纸很美,很有意思,我会把课上的作品带回国,给我的朋友们讲一讲用剪刀画画,讲一讲有趣的中国汉字。”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