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九台萨满传承仪式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72224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九台萨满传承仪式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72224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吉林九台萨满传承仪式

2018-09-05 14:32 | 来源: 吉林广播网

   九台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花江畔,依山傍水,是土壤肥沃的鱼米之乡。曾是养鱼、采珠、猎鹿、挖参、捉海东青的理想之地。在清代,九台地区西部属郭尔罗斯王公的属地,东部为乌拉打牲衙门的属地。这里有丰富的原始遗址,辽金遗迹和明清遗存,乌拉国的最后国王——洪匡长眠在这里,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曾在此渡江饮马,锡克特里氏最后一位神授大萨满石殿峰的奇闻趣事也曾为人们津津乐道。

  据吉林省著名萨满研究专家、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尹郁山介绍,锡克特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现在汉姓石,取满文字头转音而来,石氏一族是辉发部部主的直系后裔。清朝顺治初年,石氏家族迁至乌拉辖地郎通屯,后来又迁至九台市莽卡,至今已有310余年。由于九台地处打牲地域边缘,而且交通不便,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影响和冲击较轻,因而石氏家族得以始终坚守着萨满文化以及家族文化,将民族特色与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近年来,锡克特里氏家神祭与大神祭,由于保留得较为系统、完整且规范而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同和推崇。时至今日,石氏家族已成为中国萨满文化的代表性家族。

  石氏家族老屋

  锡克特里家族的萨满祭祀主要是靠“教乌云”——即学习和培训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一辈一辈地延续。2014年1月13日至17日,石氏家族举行了隆重的萨满传承仪式,这距离上一次萨满传承已经间隔了71年。在5天的时间里,石氏家族在已有70余年历史的老屋和院落中完成了这次祭祖和萨满传承的全过程。

  1、神灵的象征物

  在母系氏族繁荣的时期,正是氏族宗教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女神。满族萨满萌芽于母系氏族社会初期,产生于母系氏族末期。当满族先民在采集、狩猎过程中接触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又不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时候,便以人灵观念为基础进行类比,把自然现象人格化,由此创造了最初的神。其中有动物神、女神群和妈妈神等。

  佛多妈妈与奥都妈妈

  走进石氏家族的老屋,记者抬头见到了屋角上方缠着白色纸条的一枝柳杈,族人石文纪告诉记者说:“那就是佛多妈妈”。佛多妈妈是满族萨满教中供奉最普遍的神灵之一。满语佛多意为“柳”,佛多娘娘全称为“佛立佛多鄂谟锡玛玛神”,汉语意思为“象柳树一样坚毅的子孙娘娘”,她是掌管人丁兴旺的福神。其形象多以柳枝为象征,一般插在堂屋东南角的立柱上。

  佛多妈妈与奥都妈妈

  在靠东墙的锅台上方,记者又见到了一件骑着双马的奥都妈妈木刻形象。在满族古代关于战争的故事传说中,奥都妈妈是一位“双骥胯下骑,日行千里,夜行一百,来去如飞的女英雄。 

  “神旗幡达”和“大神树”

  在石家老屋门前的小院正前方,一杆绘着家族徽记的飞虎黄旗在随风飘舞。此外还有八杆绘着鹰,雕,虎、豹,熊,野猪、蟒等图案的黄色旗帜,以四个为一列分立在院子东西两侧,这些代表了守护石姓家族的动物神形象,被称为“神旗幡达”。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产生了把自然物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的主观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即图腾崇拜。除了崇拜这些动物神之外,还有与老屋门前小路成一线的“大神树”也是族人崇拜、供奉的植物神代表。

  神旗幡达

  大神树

  神谱与神器

  满族人心目中信仰的家族神,是通过其供奉的神位、神像、神偶、神案子、神本子、神谕、神谱来体现的。因此,对于神案子、神偶、神本子,满族人都是怀着神圣的敬仰并极为虔诚地供奉,并且代代相传。石氏家族的神谱含家神案子、大神案子两幅,木雕神偶(瞒尼)三十多尊;满语的《家神本子》、《大神本子》二册。这些神谱,常年装在神箱子里,连同烧香跳神所需的神器、响(乐)器等物,一并供奉在族中专设的"堂子"室内神箱架子上。

  在石家谱房进门处,抬眼就能看见悬挂在墙上的大神案子,神案上供奉的是对家族做出突出贡献、并上升到“神域”的祖先。案子上有7位神,其中还包括长白山主。

  谱房正中悬挂的大神案子

  据石氏家族神谱所载;满族神祖,居住在“老白山”,其名号为辍哈占爷,他被满族视为神的首领。在石氏彩绘的家神案子中辍哈占爷是唯一的神像。家神案子是烧香跳神首先悬挂的,唯有布置妥当了神堂与神坛,各项准备就绪,这才能开始跳神。悬大神案子时,要由石氏家族第十代萨满传承人——石清真在案上摆香、摆贡,再由他手下的6个小栽力敬香。

  石家供奉的瞒尼神偶,皆为木雕似古代男俑状,身上反穿带毛的猪皮衣裤。传说他们是满族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后,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部落时期,能征善战较为原始的英雄神。

  铜镜、腰铃和瞒尼神偶

  2、萨满传承仪式

  本次萨满传承仪式是石氏家族的头等大事,因为此次萨满传承距离上一次已经间隔了71年之久。凡跳家神必定要按着祖传的程序和依据家神本子来进行。现今的石氏家族成员里,并没有人看过70多年前的萨满传承仪式先法,所以这一次的萨满授予仪式,他们只能根据神本子的记载和族中长辈口头传承的大致描述来进行。

  石氏家神本子所载的一场仪式的过程分别是:震米,南炕家神、西炕家神,换索(佛都妈妈),庆太平、出征、病灾、奥都妈妈、顺星、祭天(念杆子、给外头)等。因此,此次石氏家族萨满传承仪式也是严格按照古法以震米、打打糕、跳家神、换索、悬大神案子、抓猪、踩猪、领牲、摆健子、传承授予仪式、放神、跳神、跑火池、送神、祭天的次序进行的。

  记者目睹的第一场仪式是领牲和摆健子。1月14日下午三点钟,在石氏家族最德高望重的栽力——已经年过七旬的石清真的带领下,族人们将宰好的猪分成八块,下锅煮熟后,摆到槽盆中,供在神案子前,栽力们开始唱摆健子神词,之后由锅头将猪肉做成水头锅。

  领牲

  摆健子

  晚上7点钟,石家人全体动员了起来,族人们聚集到老屋周围,一边叙旧攀谈,一边等待着整个传承仪式最关键的环节发生。片刻之后,石氏族人们及各路来访者被组织成两部分,一组人留在谱房里观看跳家神表演;另一组则守在院子里等候户外的跳神仪式。

  聚集到一起的石氏族人

  7点30分,仪式从石家谱房的阵阵鼓声里拉开序幕。在谱房大神案子前叩拜并请神过后,石家第十一代萨满继承者石忠多身系腰铃、手持抓鼓,在多位栽力(辅佐萨满的人员)的陪同下,迈着程式化的棱形步子,腰肢有节奏地晃动着沉重的腰铃,从谱房缓缓来到了院子正中的“七星斗”前。随着鼓声变得越加密集,已似昏迷状态的石忠多双眼紧闭,由一位栽力在背后支撑住,开始快节奏地抖动身体,这时,老萨满石清真开腔唱起了神调。一曲歌罢,栽力们的鼓点变成急促的“碎点”,一名栽力上前把一捆两头点燃的香递到石忠多双手之中,并按照三角交叉的形状排列好。随后,支撑身体的栽力骤然撤走,石忠多开始双手挥香,晃动着腰铃跳起舞来。在寂静的小村中,整齐震耳的腰铃声,时而整齐、时而急促的鼓声和粗犷的萨满神调所营造出的气氛颇具感染力,让现场的观者们激动不已。那在寒冬中略显悲凉的原生唱腔仿佛能将人们带入对历史长河的遐想,想象那一幅幅吉林先人在白山黑水间渔猎、征战、抗争自然的场景和画面。

  萨满传承仪式现场

  翌日,就任第十一任萨满的石忠多在进行放神表演

  萨满信仰中主张三界说,即天界、人界、地界。萨满则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代言人。他借助于奇特的仪式、服装、法器和特殊的社会地位,获得沟通神灵的能力。匈牙利学者迪欧塞吉,为《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的辞条中写道:“萨满是一个演员,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通过他们严谨的表演,在娱神的同时娱人,最终达到人神同娱的目的。 

  满族信奉萨满教由来已久,影响深远。早在三千年前满族的远祖肃慎人。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都曾信奉萨满,直到公元11世纪。清代以前一直在中国东北甚至蒙古地区大范围流传。清朝建立乌拉打牲衙门以后,作为乌拉打牲衙门的属地九台曾一度出现过历时百余年的萨满文化的鼎盛时期。

  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民族文化的根基。满族烧香、萨满跳神仪式始终以一族一姓为单位,这也是是维系氏族血缘关系的纽带。在采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孟慧英教授对记者说:“萨满文化所传达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理念,不也正是当下社会的人们所需要的一种生存理念吗?”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