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惊蛰时节,南北空气对流加剧,气积而奋, 震而上达;“震”,是雷的雅号,它为春天到来代言,也可以说是大地的钟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于是人们认为冬眠于地下的虫子受到了惊吓而从土中钻出,开始新的一年的活动。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天气变暖才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古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过后,绵绵春雨连日而来,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民俗
惊蛰这一天,民间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比如祭雷神、蒙鼓皮、祭白虎、打小人、撒石灰、吃炒虫等。
祭雷神
古人认为电闪雷鸣很神秘,相信惊蛰这天会有雷神出现。
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着翅膀的大神,他左手拉着连在一起的鼓,右手举槌,连击周身环绕的天鼓,天鼓依次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雷神要唤醒冬眠的小动物们:春天来了。
惊蛰这天,家家户户会贴上雷神的招贴画,摆上供品,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同时,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意思是说,凡是给鼓蒙皮都选在惊蛰这一天。
祭白虎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打小人
常言道,“春雷惊百虫”。春雷震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所以古时惊蛰那天,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 香味驱赶蛇、虫、蚁、鼠和去除霉味。天长日久,这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 拍打死对头和驱赶霉运的习俗,亦即“打小人”的雏形。
在广东、香港民间的,人们经常指派特定的“女巫”(通常是一位老年妇女)去“打小人”。他们用剪纸剪出人的形状,以代表生活中的“小人”,“女巫”会用鞋子或其他工具去打“纸小人”,驱逐厄运。
惊蛰养生
惊蛰之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升发,与春之阳气相应,故历代养生家提出了“春宜养阳”之说。
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春天重在养肝。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及菠菜、芦荟、水萝卜、山药、梨等蔬果。
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梨,性寒味甘,可以“清六腑之热,滋五脏之阴“,榨汁或煮水都可以,可谓制作简单、营养丰富。
惊蛰饮食
凉拌银耳
银耳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补气的功能。经常服用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致病因子的抵抗力。把大蒜切成末,差不多水也就烧开了。把事先泡好撕碎的银耳倒入开水中,稍微汆一下,其实不是要把银耳煮熟,而是去去它的异味儿。
翡翠玉丝
翡翠就是青椒,玉丝是土豆。这道菜制作过程相对简单,青椒营养价值颇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烹饪时,先放入花椒,然后放入土豆丝,这时候醋也倒入一些,最后放点糖,放入青椒丝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在装盆以后再淋上麻油以添香油。
惊蛰诗词
闻雷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惊蛰
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