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站:吉海铁路上的睡狮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22284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林西站:吉海铁路上的睡狮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2228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吉林西站:吉海铁路上的睡狮

2020-09-16 16:15 | 来源: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吉林西站,曾在2014年成为中央电视台发布“中国最文艺的9个火车站”之一,也曾因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济南火车站(原津浦铁路济南站)拆建事件成为关注对象,更因吉海铁路的建设初衷成为反抗日寇侵略“争气路”的代表。历经九十年,风采依然。

  建设,反抗侵略垄断

  吉林西站建设初期起源于吉海铁路的建设,也被称为吉林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吉林市人民政府1987 年出版的《吉林市地名志》词条描述:(吉林西站)位于口前站和北山站之间,1927 年吉林督军张作相为与中东铁路相抗衡,允商民筹款,官商合办自修吉海铁路时所建。1930 年吉海铁路竣工正式通车,吉林西站被辟为吉林总站。吉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997 年出版的《吉林市志·建筑志(1673—1985)》对于建设时间标注为1927 年6 月动工,1929年5 月竣工,与《吉林市地名志》略有不同。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年出版的《吉林铁路分局志(1896—1985)》记载:吉海铁路原计划由吉林向南铺轨,由于南满铁路拒绝运输吉海铁路购自美国的建筑材料,吉长铁路又不允许吉海铁路在吉林站接轨。1928 年8 月5 日开始,年末铺轨到烟筒山镇外。

  1929 年5 月14 日铺轨到吉林总站(即吉林西站),线路全长173.8 公里。

  筹建、建设、使用期间,日本向吉林省公署提出多次抗议,企图干涉、干扰吉海铁路的建设,而后以吉海铁路可以与吉林站接轨、通过南满铁路、吉长铁路运输材料为诱饵,在北京和奉系军阀进行了半年的“幕后外交”,企图获得更多的路权。1928 年5 月13 日,日本帝国主义单方面宣布取得“满蒙五路”的路权。日寇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并于10 月25 日举行保路大会。吉海铁路完全由中国人自行筹资、自行勘测设计、自行修建,它的建设、通车彻底打破了日寇在东北垄断铁路的美梦,吉林西站就像一面民族独立的旗帜飘扬在吉海铁路上。

  建筑,凸显时代特色

  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式的大型尖屋顶建筑,占地面积897 平方米。主体为砖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造型似雄狮伏卧,狮尾巧妙地设计成高29 米的钟塔,塔尖塑有飞利浦旋轮,室内有壁画装饰。该站设计者为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林徽吉林西站:吉海铁路上的睡狮张海川吉林西站站内一瞥- 42 -因,审定者为林女士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 年出版的《吉林市志·文物志》对吉林西站建筑有明确记载。钟塔塔尖离地面高度为29 米,塔内有螺旋形木制阶梯,登上塔顶可俯视四方。站舍坐北朝南,造型奇特,寓意不凡,耐人寻味,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关于吉林西站设计者,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王力有不同见解。他在《吉海铁路总站的设计者究竟是谁》一文中提及,“吉海铁路总站(吉林西站)站舍的设计者为林徽因,审定者为梁思成”说法尚有存疑,在吉海铁路总站(吉林西站)站舍图纸上显示主要设计者(设计师)为W. X. Chai,虽暂时无法准确地确定他们所有的中文名字及身份,但与林徽因、梁思成设计吉海铁路总站(吉林西站)站舍有无关联、有何关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站在吉林西站站舍前,面对这座耄耋建筑,感慨万千。吉林市人是幸福的,吉林西站没有像济南火车站(原津浦铁路济南站)一样消失,就算是重建了也是个新建筑。没有了岁月磨砺的厚重,简单的历史也没有了价值。如今的吉林西站站舍已不再接待客运运输,非常安静。除了铁路部门于1959 年和1985 年对站舍的屋架结构进行了修改,将屋顶琉璃瓦改换成水泥瓦外,基本保持原貌。

  目击,感受建筑壮美

  2018 年10 月,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到访吉林,笔者陪同参观吉林市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时吉林西站已经以“吉海铁路总站旧址”名称,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 年3 月5 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自然成为此行目的地之一。

  在吉林市吉兴路与新生街交会处,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吸引了辽宁客人的目光。方形花岗岩石块砌成建筑,哥特式尖屋顶钟塔直冲云霄,北端红色弧形造型凸起于建筑主体,东侧淡黄色的宽大门脸,上面写着吉林西站四个黑体大字,整体卧狮造型明显。临近的新建小区枫兰香谷设计时结合吉林西站建筑风格,避免割裂街景风貌,破坏古朴、静谧的建筑图画。

  《吉林市志·建筑志(1673—1985)》介绍了吉林西站的站舍功能,站舍按照功能分为三部分,北为主题部分,为狮头,有大候车厅、头二等候车室、女候车室、售票处和行李包裹处;中间部分为狮鬣,钟塔高耸,旁有食堂、厨房、男女卫生间和夫役室如狮身;南如狮尾,有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和车务稽查办公室。

  地基用油浸红松打桩,石墙石柱,以榆木或椴木为梁,材料坚固。钟塔长宽各4.5 米,底座呈正方形,全高为28.7 米,高出二楼屋顶14.35 米。食堂有地下室,宽9 米,长5.5 米,深4 米,主要做菜窖和仓库。

  绕到建筑西侧,这里原来是吉林西站的月台。

  随着吉林西站不再作为客运站使用,月台如同虚设,火车道旁的站牌依然立在月台之上。周边是货运车辆,油罐、货箱形成一条条长龙,远处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这里已经是货运集散地了。铁路工作人员不时地提醒我们,不要跨越火车道,更不能站在火车道上拍照,注意现场安全。

  变迁,电影取景圣地

  吉林西站自建成起,担任着吉林到海龙(今梅河口)的客运、货运任务,1931年吉林沦陷,吉林西站被吉林西站北侧的狮头造型地情笔记- 43 -2019 年第2 期(总第86 期)日寇占领,改名为黄旗屯火车站。吉海铁路与吉长铁路接轨,并与吉长、吉敦铁路合并为新京铁路局,1935 年9 月,新京铁路局迁至吉林市,改称吉林铁路局。1946 年,国民党政府占领吉林市,成立“中华民国”交通部吉林区铁路管理局,吉林西站划归管理。

  1948 年吉林解放,吉林西站划归东北铁路总局驻吉林办事处领导,同年9 月由吉林铁路管理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海铁路、即奉(沈)吉铁路全线修复,并成立吉林铁路分局,吉林西站下辖管理。1960 年至1978 年期间,吉海铁路、即奉(沈)吉铁路增建、扩建、改建形成新的格局,吉林西站没有改变。时间变迁数据在《吉林铁路分局志(1896—1985)》、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年出版的《吉林市志·铁路运输志》等相关资料中可以找到。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站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众多海内外影视剧组将之作为外景地,为影片取景。“1995 年,吉林西站建筑风格独特,时代特色浓郁,被《天若有情3 烽火佳人》摄制组相中,成为其中一幕的外景地,一代天王刘德华与吴倩莲等莅临于此,演绎了一段凄美的战争爱情故事。”吉林西站退休的李学穆(今已故)介绍,“当时我在值班,听说刘德华要来拍戏。早上五点多,他真的来了,看起来比电视里帅多了,在站长室我请他签名留念,那个签名至今还珍藏着。当时没有照相机,要不一定在火车站主建筑前合个影。”除了《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韩星张东健主演的《2009 失去的记忆》等电影都曾在吉林西站取景。

  吉林西站改做货运站多年,2009 年9 月1 日吉林站重建,吉林站部分列车改为吉林西站和江北站办理客运业务。新的吉林站于2011 年1 月11 日部分竣工,同年8 月28 日原在吉林西和江北办理客运业务的列车已全部回到吉林站办理,吉林西站不再办理客运业务,直到如今。

  (作者张海川 系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