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艺术之乡的前世今生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47269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二人转艺术之乡的前世今生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47269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二人转艺术之乡的前世今生

2021-11-03 11:01 | 来源: 吉林日报

  在四平广袤的黑土地上,不仅生长着金黄饱满的玉米,还是唯一一个享誉全国的二人转艺术之乡。

  二人转历经几代艺人传承发展,有了梨园舞台上的别样风流,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二人转之乡”实至名归。

  一、追根溯源,自成一家

  二人转艺术的形成,可按“一戏为宗、一人为主、一地为源、一时为生”去追寻。据史料记载,二人转第一源头为打连厢,其创始人为孙大娘。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孙大娘行艺于广宁府(今锦州市)街巷,晚年收王蹇为义子,二人常在广宁府西关老爷庙戏台、城内天后宫戏台及东关帝庙土台子演唱“蹦蹦”,扮成一男一女,被时人称为“双玩艺儿”。此为二人转最早的艺术表现形式。二人转谱系传承清晰有序,原汁原味活态存在,300年间历经8代传承至今。二人转真正到梨树落户,是1780年(清代乾隆45年)。王蹇病故离世第4年,二人转艺人齐某某流动演唱“对口”来到梨树县靠山屯,即二人转第一代艺人,以其为祖师一脉相传的“齐家蔓”清晰明了;第二代传承人刘恭,能喊梆子腔,会扭大秧歌,与师傅齐某常在集市村屯打场卖艺;刘恭传艺其三儿子刘天财,取艺名“双菊花”,因他化妆头上常戴两条假发辫,又叫他“双辫”,齐家蔓有了第3代传人,其创作《小两口串门》是二人转已知的最早剧目;后刘天财收前来拜师学艺的周兴(即后来名震东北的“周短子”)为徒,成为齐家蔓二人转的第4代传人;周兴到了晚年,收耿君(艺名“耿扣子”)、冯林(艺名“冯球子”)为徒,齐家蔓从此有了第5代传人,耿君、冯林师兄弟二人,又是清末民初东北二人转的显赫人物,吉林省1985年编写《中国戏曲志·吉林卷》,耿君是唯一写入吉林戏曲大事记的蹦蹦艺人;民国期间,分别由耿君收徒李财(艺名“李橛子”)、傅生(艺名“傅喜子”)、郭云甲(艺名“郭甲子”),冯林收徒刘启红(艺名“刘豁牙子”)、朱庆,成为齐家蔓二人转第6代传人;新中国成立之前或成立之初,又有齐家蔓收徒第7代传人赵青山、韩荣、郭玉芹、杨殿文、杨海山、将志田、董孝芳等10多人,其中的董孝芳被评为“国家级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明了手绢绝技“凤还巢”,单出头《南郭学艺》唱进了人民大会堂;传承到今天,有“牡丹奖”获得者赵丹丹,还有付庆义,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第8代传人。师承300年以来,在梨树地面上,先后出现了齐家班、周家班、耿家班、冯家班、高家班、段家班、岳家班、付家班、柴家班等二人转演出团体。

  二、根植黑土,梨花飘香

  二人转根植于肥沃而广阔的黑土地,生生不息,常开不谢。正如前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党校教务长宋振庭所说:“二人转是车轱辘菜,又抗压又抗踩,怎么折腾都不死。”就像路边的马莲,“轮足碾践愈蓁蓁……笑迎风雨献兰心”。二人转艺术,就像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车轱辘菜和马莲一样,日复日,年复年,为人们所称道、所记起。300年来,二人转在蝶变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的自成一脉的本体艺术,黄钟大吕般的名篇佳作,还有备受敬仰的先贤精英。每一门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京剧以生旦净末丑行当“唱念做打”见长,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而二人转的本体艺术,仅就表演来讲,是“四功”“一绝”。“四功”即为“唱”,要求以情带声,字正腔圆,高亢不噪,抒情不温,富有浓厚的韵味和地方色彩;“说”(时为“逗”功),要求发扬丑的艺术,健康的口、丑中见美的相和喜剧效果;“扮”,要求举止言行、声音笑貌,装啥像啥,扮谁是谁;“舞”,要求加强“三场舞”,学习东北大秧歌和戏曲艺术。“绝活”,是唱说扮舞的精华、精粹部分,皆属于画龙点睛之处。在说口道白方面,二人转多以韵口勾口见长。扮相以剧情定相,古人古装,现代人物现代装。舞蹈有欢快的开场舞、扇子舞、浪三场、走八字、走矮子等。绝活多以二人转大师董孝芳独创的“凤还巢”抛手绢、手玉子、挎大板见长。二人转最大特点,就是唱功好、韵味足、故事好,鲜有杂耍,独具一格。一个剧种或一个曲种的形成和传承、发展,必须有大量的代表剧目。有着300年历史的二人转,百年间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梨树二人转文本库存1691部,是迄今为止全国二人转院团文本库存之最。改革开放前,四平地区最出名的推广剧目,当属苗中一的拉场戏《闹碾房》、张文奇的单出头《小老板》,杨维宇创作的二人转《李二嫂摔桃》《送年画》。其他还有双辽马俊荣创作的二人转《送戏上门》、单出头《春娥凫水》,伊通的二人转《三选豆种》《纪念白求恩》,怀德王典等人改编的拉场戏《二大妈探病》《回杯》《双拐》等。改革开放后,四平二人转创作演出更是繁荣,新创作推广剧目不断涌现。梨树泰斗级作者杨维宇先后创作改编了《慧兰闯关》《两路分兵》《姜须搬兵》等,由表演艺术家董伟、董孝芳、王颖、邢国库等演出,都获得了大奖并在全省推广。作者赵月正先后创作了拉场戏《田㛮抓猪》《写情书》,二人转《倒牵牛》《闹发家》《美人杯》《香妃梦》,单出头《南郭学艺》等。这些剧目由表演艺术家董孝芳、陈树新、白静、赵丹丹、付庆义等演出,都是省内有名、全国有声,其中《写情书》获得文华大奖,《香妃梦》演员赵丹丹获得牡丹奖。还有王亚军创作的二人转《百姓书记》(赵波、王丽丽演唱)获得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优秀剧目大奖。纵览这些剧目,题材广泛,跨越历史年代久远,上至商周列国兴起,下至民国衰亡,可谓是千年沧桑,任我二人转演唱,任我二人转传颂,任我二人转针砭,任我二人转转遍东北乃至全国各地。一方艺术造就一方艺人。二人转300年的传承发展,造就了几代二人转艺术大师,不但有董孝芳、赵丹丹、付庆义这样的演唱大师,还有田子馥等理论大师,还有杨维宇、赵月正、段昆仑等编剧大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扶持,二人转的发展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二人转从业者也迎来了个人艺术成就的跨越发展期。而新时代的二人转,则是戏曲梨园中一株璀璨夺目的鸡冠花(形似二人转艺人手里的扇子),如众星拱月,繁荣发展。

  三、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人转是四平的瑰宝。作为四平市最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转的传承发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近年来,四平市启动了“经典二人转翻拍”项目,两季共翻拍了《西厢观画》《杨八姐游春》《马前泼水》等20余部经典选段,在电视台、网络同步播出,得到了一致好评和热烈追捧,也吸引了青年一代关注二人转、了解二人转。未来将依托梨树县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梨树县职业高中、民间小剧团、农村文化大院等载体,开展二人转人才培训,筑牢二人转发展人才根基。同时,举办中国二人转发展论坛,承接全国性曲艺节目展演和评比赛事,打造中国二人转文化新地标。有着300年历史的二人转,如今已成了四平大地的“活化石”。现如今,二人转已成为四平文化活动之常规动作,并形成了四平特有的“二人转现象”。无论是攘来熙往的城市休闲广场,还是村屯的文化大院;无论是高大上的节庆晚会,还是自娱自乐的宴会;无论是阳春白雪的大剧场,还是下里巴人的小舞台,每天都演着二人转剧目、唱着二人转的秧歌调、说着二人转的时兴磕,每个地方都能听到“张廷秀未曾说话深搭一躬”“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这些熟悉的唱段,不经意间就会溜进你的耳朵,似有魔力让你也随之哼唱一二。2017年,四平千人同唱二人转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正所谓“万人围着二人转,二人转围着万人”。二人转的流传发展可见一斑。未来将进一步推广戏曲进校园工程,开展机关干部观影观剧观戏,让二人转文化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同时,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共促,设置可体验的定点滚动演出和可参观可参与的小戏班老艺人票友会等,让人感受到二人转之乡的浓浓文化气氛。打造吉林二人转乡村文化游,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快乐,让吉林二人转成为继吉林冰雪之后的又一文化和旅游形象名片

  作者:朱博宇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