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28170
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2817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民俗专家说节气

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2022-03-03 10:5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惊蛰.jpg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第三个节气。在农历中,斗指丁时,即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历史渊源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惊蛰漫评.jpg

  物候特征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中的桃是指红桃,因其谐音似宏图、其花朵色彩艳丽,而多被用来寓意花开富贵、李满天下、桃李不言、大展宏图。

  “仓庚鸣”中的仓庚是指黄鹂鸟。“两个黄鹂鸣翠柳”“莺歌暖正繁”,黄鹂鸟被视为天气回暖的预告者,从桃始华到仓庚鸣,标志着鸟语花香的仲春开始。

  “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是指惊蛰节气前后,一向以肃杀之气为代表的鹰隼,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

  民间习俗

  惊蛰时节与农历的二月初二日经常重合。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相传这一天神龙开始抬起头来,围绕这一天衍生出很多东北习俗。

  1 洒龙道、领龙入室

  这是东北古老而隆重的祭祀活动。二月二这天,男人们洗漱干净,穿戴整齐,乘日出前,用小簸箕装满刚刚从灶坑扒出的草木灰,从水缸底下一直洒到仓房,洒到井台,绕井一周,口中默祷:“青龙去,黄龙来。”洒到泡子沿、洒到大河边,洒到一切有水的地方,灰线越细越好,在当院要洒多个大小一致的圆圈,并在圆圈内画上十字,以示粮囤,之后,将谷子、高粱、小麦、苞米等五谷杂粮洒在每个粮囤内,将鸡鸭等放出,看家禽先吃掉哪种杂粮,就预示哪种谷物丰收;洒到居室炕沿下,说是能防鼠打洞。有的人家还要在粮囤与自家房屋的门口画些梯子状的灰线,以求“飞龙上天”。俗为此礼为领龙,谓可佑年内风调雨顺。洒罢龙道,恰值红日东升,再打桶水,不回头不说话,倒在水缸里,谓之“领龙入室”。日头不出,谁家也不打水,怕伤龙头,要给龙留一个抬头升天的时间。有些地方流行着不愿意第一个去井里打水的心理民俗,俗认为谁先去打水,就会撞着龙头,家里做饭就会干锅。

  2 穿龙尾

  把秫秸剪成一段段,每段中间缠上各色花布,顶部缀以铜钱底,下拴有布条穗,视为龙尾。将所做龙尾头上尾下悬挂屋门院门以及羊圈、牛棚的房梁上,以示青龙正待升天腾云。又盘龙尾于柜箱或炕席下,据说能招祥纳福,财物满盈,不遭虫蛀。龙尾穿好后,挂在窗钩或幔杆上,还有的在小孩的衣襟上戴上用五彩布串成的各种类型的龙尾;妇女头上戴用高粱米花、五彩布串成的各种类形的龙尾。认为只有这样,入室之龙才能保证一家平安如意。

  3 剃龙头

  民间多于是日为小男孩剃头,俗称“剃龙头”,取龙抬头大喜大利之意。民间流传“二月二,剃龙头,将来挣个大金牛”。

  4 熏虫儿

  有“二月二,敲过梁,虫子蚰蜒别下房”“二月二,扫炕头,臭虫跳蚤往外流”的谣谚。是日,人们在粮囤设香,每囤十二炷,又用过年上供所剩香头熏烤居室墙壁、石缝、窗台、房梁、檩缝、柱缝及院外墙缝、角落等处,意在防毒虫。一面熏烤,一面唱起歌谣:“正月灯,二月油,龙抬头,鳖抬头,臭虫,葛子(跳蚤)不抬头”。“正月香,二月火,苍蝇、蚊子没处躲”。有的人家以秫秸一根,上系红布条,敲打房梁、灶台,边打边诵:“打锅台,虫虾不再来;打炕沿,没蚰蜒;打房梁,蛇蝎不下房……”主妇用彩布缝鸡形,悬挂室内,说是能避蚰蜒、煞虫蚁。

  5 照虫烛

  辽阳、海城地区,习于二月二夜晚,在居室各处,遍燃灯烛,照屋角暗处,俗称照虫烛。本溪地区,二月二夜晚,家家都在院中点烛打灯。让小儿一手提灯笼,一手持镰刀,围绕庭院,以刀遍敲墙壁角落,边敲边念“接神啦,照贼啦,王母娘娘定神法,上墙磕坏胳膊腿,下墙磕坏哈里巴(大腿骨)”,以驱贼除恶求吉。这里的观念是龙为百虫之长,既已引龙入室,哪有诸虫容身之地。

  6 龙头、龙蛋、龙鳞饼与龙须面

  二月二,大地回春,农事即将投入繁忙。以“龙抬头”为核心观念,有些地方用面和糖搓成圆蛋炒熟,谓之“龙蛋”,食饼谓之“龙鳞”,食面谓之“龙须面”,米饭谓之“龙籽”,馄饨谓之“龙牙”,水饺称“龙耳”;最普遍最突出的习俗是“扒猪头”。农家杀年猪,多在正月里基本食尽,“惟余头蹄,于是日煮食之”,人们以猪头祭龙头,把所食猪头视为抬起龙头。

  饮食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