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57853
二十四节气 |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5785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民俗专家说节气

二十四节气 |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

2022-04-18 09:43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关于谷雨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天文,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0°,谷雨降临。《群芳谱》:“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雨为天地之合气,谷得雨而生也。” 《管子》:“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时节到来,春日的阳光将它最后耀眼的光芒洒向大地,淅淅沥沥的雨水则滋润着大地的生命。“雨生百谷”,得到雨水的哺乳,青草萋萋,春风绿岸,暮春回望,柳絮飞落,牡丹吐蕊,周围一切,瞬间鲜活起来。

  谷雨 .jpg

  谷雨三候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萍始生”,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浮萍”;因漂流随风,故又称“漂萍”。进入谷雨后,浮萍长势迅速,在短短的三五天里,人们可在那些平时缺少绿意的水塘、河畔、湖面,饱览浮萍骤增转而茂密的繁荣景象。随后布谷鸟(大杜鹃、鸣鸠)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它不住地抖动浑身的羽毛,终于按捺不住满腔的热情,放声鸣叫起来。

  布谷鸟.jpg

  “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布谷鸟。关于布谷鸟,还有个典故,宋人刘克庄《忆秦娥》词中提到一个民间传说: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叫鳖灵,当了宰相。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 “布谷”与“播谷”谐音,似在提示人们不要耽误农时播种。

  此时戴胜落于桑树,亦是蚕将生之候。比布谷鸟还要漂亮的当数戴胜鸟。在布谷声声满山回荡之时,戴胜鸟飞临桑树的枝头。它虽然叫起来不甚悦耳,可飞行起来更漂亮、更生动,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姿态很像一只翩翩飞舞的花蝴蝶,故又称“花蒲扇”。 戴胜鸟错落有致的羽纹、机警耿直的禀性,忠贞不渝的习性,使得它自古以来就成为了民俗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作为一种吉祥纹饰,戴胜鸟纹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器物中。不仅金银器、绘画中出现了戴胜的形象,在陶瓷、丝织品等器物上也常常见到戴胜鸟的倩影,如清雍正时期就有粉彩戴胜绿竹纹洗等。

  神话传说

  谷雨节的由来,一说源于人文,因为仓颉造字。据《韩非子•五蠹》记载:“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淮南子•本经训》的记载影响最大:“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长什么样呢?古人作了极为有趣的想象。《论衡•骨相篇》记载:“苍颉四目”。就像古文献记载舜双瞳仁一样,仓颉具有非凡的相貌,“满身须毛、阔头宽额、脸上重叠四只眼睛”。

造字.jpg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创制一种视觉符号,用来发布政令,统治民众,宣扬教化。一次,仓颉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于是依类象形,在陕西白水县杨武村山沟没人处,开始造字。一造造了三年,造出足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了,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那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仓颉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见满屋明光耀眼,地上立着个大金人。他想起梦中听见的喊声,明白了这金人是上天给自己的奖品。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人连抬带推,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偶然拾得,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

  谁知,没过四五天,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那时仓颉正在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忽然满天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铺满了大地山川。于是,仓颉把下谷子雨这一天起名谷雨节。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

  后人在仓颉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仓颉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这是对仓颉的最高赞誉。每逢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会。

  民间习俗

  茶煎谷雨春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传说谷雨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不管这天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茶叶.jpg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称为“桃花水”,桃花水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江河里暴涨的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正所谓是“浴洗桃花水,消灾一整年”。人们以“桃花水”洗浴,并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谷雨这天,青年妇女有“走谷雨”的风俗,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谷雨三朝看牡丹

  宋代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洛花,以穀雨为开候。”历史上以洛阳的牡丹为最,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又有“国色天香”之称。早在清末,牡丹就被认定为中国国花。清代顾禄《清嘉录》 曰,“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意谓谷雨后三天观赏盛开的牡丹正当时。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赏牡丹成为人们谷雨时节的重要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牡丹.jpg

  东北牡丹江有“牡丹”之名,却无“牡丹”之实。牡丹江乃满语地名,满语发音“穆丹乌拉”,意为“转湾的江”,与牡丹花无涉。长春有牡丹园,始建于1998年,2013年重建,栽植牡丹、芍药共11000余株,每年须待小满时节,才得观赏花期炽盛。作为我国传统名花,牡丹自古就被赋予了富贵、吉祥、圆满、幸福、好运繁荣、昌盛等多种寓意和象征。

  禁蝎咒符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很大。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是一只大蝎子,画上还印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民间早有流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它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双冠子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琵琶大小的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祈福.jpg

  “壮行节” 祭海

  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渔民出海捕鱼的好日子即“壮行节”。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旧时海边,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饮食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

  在情志、运动方面,应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土膏脉动种大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春耕.jpg

  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的天气谚语,也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在东北,由于谷雨时节风大,气温升高,地表水分蒸发较快,及早抢墒播种十分重要。此外,东北还有早春气温不稳定的情况,甚至出现倒春寒。但在抢墒早种与防春寒的一对矛盾中,抢种仍是主要任务,因为谷雨时节,东北大地已现“依依杨柳,翩翩浮萍。桃之夭夭,灼灼其荣。鹊营巢于高树,燕衔泥于广庭……”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东北一般是在农历3月底到4月初的这段时间种地,也就是农历5月1日左右,此时气温正适合,对于生长具有帮助。播种时间过早过晚都不合适,要是播种过早,气温比较低,要是降水的话会导致发霉;播种过晚生长期会被缩短,影响当年的产量。“谷雨种大田”,此之谓也。

 作者:施立学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来源:中国吉林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