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时值公历9月7日前后。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
白露三候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这三候均与鸟有关,一候鸿雁来,雁大曰鸿,小曰雁。大雁开始向南方迁徙。相对应于雨水第二候的“鸿雁北”,秋天时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白露时节来临,一些候鸟如黄雀、柳莺、麦鸡、大雁等,集体向南方迁徙,为过冬做准备。这些候鸟大多选择仲秋的月明风轻之夜,好像是给人们发出了信号,天气变冷了,抓紧时间收割庄稼,多添一些衣服,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二候玄鸟归,这个“玄”是“黑色”,黑色的鸟指的是燕子,鸿雁在白露由北方南来,而燕子则开始南飞,回到自己南方的家,乃阴阳之气互相交换。三候群鸟养羞。 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 羞字也为馐,是美食的意思,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秋天是收获季节,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草木花种、昆虫等,可作为美食,以备过冬。
农事农谚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正是收割、播种庄稼的好时节,最忌讳刮风下雨,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就会影响农业收成,所以有谚语说:“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处暑雨甜,白露雨苦”。农家认为白露的雨是苦雨,会使蔬菜变苦,收割的稻子沾上白露的苦雨,也会生虫儿而被蛀空。
“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的冬小麦已经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民俗
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古人把农历八月称为大清明,三月称为小清明,三月踏青,举行春禊活动,而八月“辞青”举行秋禊活动。白露这天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祓就是祓出病气,祓禊就是修身,净身祓禊,即意为除去凶吉的祭祀仪式。祓禊一般都在宗庙、社坛水边举行,方式多样。有的地方熏香沐浴,有的地方秉火求福,以去垢返洁。此外,人们还举行一些诗会和书画节,以促进文化交流。有的地方还为此专门修建了祓禊桥。
白露烟上架
东北产烟极丰富,以过去一直作为清廷贡品的漂河烟(今蛟河烟)最为著名。
漂河烟又名关东烟。它是一种驰名全国的名晒烟,产于吉林省蛟河市的漂河村。这里是一片峡谷盆地,当地农民称为“漂河川”,腐殖土层深厚,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最适于烟叶生长,方圆数十里的土地都可种植烟叶。白露时节,正是采摘、晾晒烟叶时节,烟架子上,早就准备好的草绳长达数百米,捆绑着当天绽绿,继而焦黄的烟叶,极其壮观。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祭祀禹王
白露时节是江苏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太湖畔的渔民称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
饮食养生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饮食养生以生津润肺为主。宜多吃些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如雪梨、甘蔗、柿子、银耳、菠萝、蜂蜜、乌鸡、鸭蛋等。还需经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豆芽、白菜、植物油等,以补充维生素。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昼夜温差大,重要的养生原则是保暖勿露,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在外行走,不要让露水直接接触身体和脚部。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