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72188
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721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民俗专家说节气

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2023-01-04 11:5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节气物候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谚语

      小寒时节,人们常常根据小寒的气温、雨水变化预测来年的天气、农事。比如: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牛喂三九,马喂三伏。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  

  小寒补冬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古代人非常在意小寒节气时的补冬文化。

  腊八粥。小寒节气时,气温比较低,心灵手巧的中国人为了应对寒冷的天气,会在这一天食用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就是五谷杂粮,五谷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食用后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而且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小寒时节居民日常饮食偏重于暖性食物,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其做法为: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小寒风俗

       挤香油”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浓厚的体育锻炼方式——“挤香油”。

        “ 挤香油,拌凉菜;干豆腐,加白菜;香油坯儿,咸盐面儿;你要尝,往回拽;你要买,俺不卖;带回家,给奶奶;奶奶夸,爹妈爱;说小尕,你不赖呆!‘’这首歌谣为儿童玩“挤香油”游戏时唱。旧时冬日,穷人家的孩子衣裳单薄,,感到寒冷难耐时,就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成一行拥挤在墙角,当领头的喊“一、二!”之后,大家就一边有规律地向墙旮旯方向来回互相推挤着取暖,一边齐唱此歌谣取乐。甚至在学校里也不例外,冬天时,除了在课间休息时候同学们玩之外,有时候三九天时太冷,课上不下去了,老师也经常会组织同学们,一个班分成四伙,分别在四个墙角玩“挤香油”以取暖。有时候还让同学们一齐跺脚、搓手、搓耳朵取暖,待暖和了之后再继续上课。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杀年猪

  小寒时节,东北许多人家有杀年猪的风俗,尤以乡下为盛。进了腊月门子,养猪的人家就陆陆续续地开始杀年猪,也叫杀肥猪。“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虽然这是哄小孩子的童谣,却道出了那个年代日子的艰辛,杀了年猪能解馋哪!每当这时,主人都要事先发出邀请,给远道的亲朋好友捎信儿来喝酒、吃肉。全屯子的男男女女,每家都要派出一个人。菜的主要内容就是猪肉,如拆骨肉、血豆腐、酸菜烩菜等,都是“一锅出”的杀猪菜。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屋内笑声朗朗,热气腾腾,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随后会熏腊肉、灌香肠烧猪蹄等等,为春节做准备。

  为了防止腐烂,人们会把没吃完的猪肉浇上水扬上雪,冻到家门口。冻年猪肉也很有讲究,比方说,二月二人们习惯吃猪头,那就把猪头肉冻在这个冰坨的最底下,然后说到过年的时候我们要吃血脖、吃后鞧什么的,那就把它放在最上头。正月十五吃排骨,你就把肉放在中间。   

  饱含亲情、友情、乡情的杀猪菜,时至今日乡下过大年,仍是不可缺少的独特佳肴。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