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和东北和吉林有关的习俗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8337
三月三:和东北和吉林有关的习俗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833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三月三:和东北和吉林有关的习俗

2024-04-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三月上旬巳日,《周礼·春官·女巫》记载,自魏晋以后,人们已约定俗成,到河边洗浊,饮酒,借以祈福驱邪。

  《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祛宿垢疢,为大絜。”絜,同洁;疢,音趁,疾病。古人称上巳节祈祷幸福,祓除不祥为“修禊”。

祓除不祥为“修禊”.jpg

  人们引水环曲成渠,谓之“曲水”;将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面,任其漂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此谓“流觞”。庾信《春赋》道:“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修禊的故事,流古传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到浙江会稽郡的兰亭举行修禊活动,曲水流觞,临流赋诗。王羲之写下一篇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日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春及举行歌会等节日活动,逐渐演变为春游节,有“寻春直须三月三”之诗。

  及至唐,上巳节又是一番新风景,杜甫《丽人行》就描摹了长安水边修禊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此节传到东北,已迥然不同。先是祭祀高禖。禖通媒,相传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来到东北就成了高公高婆。与众多创世神话故事相似,高公高婆也是从一场洪水中得以幸存。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原本为兄妹的二人在询问天地之后结为了夫妇。所以祭拜高公高婆,亦有求偶、求子的寓意。

  再是拜王母,三月三日,传说为上天西王母寿诞日(一说为七月十八)。西王母为玉皇大帝的皇后,又是长生不老的寿星,人们在这一天举行蟠桃会,庙市上,士女拈香,游人甚众。民间有游蟠桃宫,祭西王母的习俗。对王母的奉祀,是民间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

  在沈兆褆《吉林纪事诗》中说:“上巳日,城北吉林城,玄天岭真武庙会,演剧报赛。是日三皇仙人会,城乡瞽者,均往祭神。”诗曰:“演剧酬神三月三,玄天岭下共停骖。仙人不为盲人会,有瞽齐来醵饮甘。”

祈福.jpg

  上巳日演戏,也是为了“祓除不祥”即为“镇压火患”。按《周礼·月令》,主管春季的是木德之帝大皞,木行之神句芒,这一帝一神皆属木,皆惧火,而春天东方的苍龙七宿升起,七宿中的心宿,即为大火星,按阴阳五行生克关系,春天最易起火,所以《周礼》中有遍街摇木铎而禁火的风俗。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北国江城吉林市,禁火尤甚。玄天岭岭巅砖壁高丈余,宽八九尺,中嵌白石象坎卦,以镇城中火灾。吉林城向有“船厂”之称,松花江上游两岸,松、杨、榆、柳,茂密丛生,种类繁多。吉林城以松木为墙,街以立木砌成,水沟以木板镶壁,经营薪柴、木炭、棺木、家具者不下数百家,建城之后,屡罹火难,火烧船厂,名闻东北。在玄天岭上修“坎卦图石”,以避天火,与后来在北山建起的“坎离宫”,也有以五行中水火相克的寓意,来防吉林火灾于未然。作为避火的一个图腾,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玄天岭上避火图,不会让人们忘却。

鸡蛋是三月三上巳节的重要祭祀物.jpg

  是日,又为祭仓母和祭犁日。据旧地方志记载:“三月三日祭仓母,择时宪书之仓日,为农家开犁之吉日。是日晨犁杖至田间,一人执纸于犁前焚之;放爆竹三个,焚香三枝,先埋熟鸡蛋数枚于垅内,以犁趋出,众人分而食之,谓之祭犁。”祭母仓,是继正月廿五添仓后,在民俗心理上的进一步强化。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开犁之前,农家在田边生起一堆火,把鸡蛋埋在火堆里烧烤,待鸡蛋烤熟后,再恭恭敬敬地埋在深土里,这里借鸡蛋求吉利,鸡蛋象征粮食籽粒饱满,鸡蛋埋得多,象征粮食收的石数多(蛋是计量单位石的谐音)。鸡蛋是重要的祭祀物,大概鸡蛋象征生命,繁衍着未来。从这以后直到4月中下旬,东北由南至北全部开犁了。

  开犁后,春来一斛种子,秋收万顷丰稔。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吴亚楠,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创意

编辑:曹淑杰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