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碱场”的述说 :抗联英雄李学忠的故事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5243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大碱场”的述说 :抗联英雄李学忠的故事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5243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大碱场”的述说 :抗联英雄李学忠的故事

2019-09-03 08:49 | 来源: 吉林日报

  大碱场兵工厂保卫战碑

  抚松县东岗镇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各方代表为纪念大碱场兵工厂保卫战签名

  各界代表瞻仰烈士纪念碑

  各方代表为烈士送上鲜花

  李学忠墓地

  蒙蒙细雨中松柏翠绿,8月1日,在抚松县东岗镇大碱场村,大碱场兵工厂保卫战纪念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的100多名老兵志愿者与当地抗联后代、干部群众、少先队员一起,回顾抗联事迹,追思革命先烈,各界人士庄严肃立、高唱国歌,共同为大碱场兵工厂保卫战立石揭红,大家一起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在这次活动中,记者通过抚松县文联主席王博凡详细了解了抗联英雄李学忠的故事。

  在斗争当中成长

  李学忠(1910年5月—1936年8月),又名李宗学,山东人,1936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前,他曾在吉林、磐石一带从事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苏联学习,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他回国担任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长,1935年2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治委员,5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6月,中共东南满省委成立,李学忠当选为省委委员。同年8月,他在视察大碱场兵工厂时突遭敌人包围,为保护兵工厂壮烈牺牲,时年26岁。

  1910年,李学忠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学忠12岁就跟着大人闯东北,他在一家工厂做学徒工,饱尝了资本家的欺压,同时也看到工人们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而团结在一起,要求增加工资、提高生活待遇举行罢工的壮举。当看到资本家勾结军警开枪打死打伤工人的惨景,他在心里对剥削者产生了无比的仇恨。他并不怯懦,只是盼着自己快点长大,然后联合起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和压迫阶级进行斗争,推翻“吃人”的旧世界。

  1931年,21岁的李学忠在革命的风浪中已经成长起来,并有了坚定的信念。这期间,他被党组织秘密派到吉林、磐石一带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秘密进行反日爱国运动宣传。他自觉学习和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文章,认真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训练班上,李学忠把这些革命道理讲给工人和群众,并多次加紧酝酿罢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感到革命已到紧要关头,而李学忠也变得更加成熟勇敢,所以决定派他到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刚到苏联不久,李学忠欣喜地看到了有关中央苏区的大量报道,其中不少进步的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内围剿红军和苏区的罪行,指出国民党已丧失民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武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并依靠这个政府去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李学忠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及政治觉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李学忠深信:只有团结千百万革命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苏联学习期间,李学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1月,李学忠再次被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学习。

  李学忠十分珍惜到国外学习的机会,他每次都特别专注地倾听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讲课,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政治形势的特点,分析东北各种抗战武装力量的性质与动向及东北地区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李学忠深刻地认识到:在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中,保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多么重要。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决和党站在一起,不动摇。1934年冬,李学忠被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东满抗日区开展抗日斗争。

  拼杀在抗日疆场

  肩负着党的重托,李学忠风尘仆仆地来到祖国边陲,他积极工作,经常奔波于延吉、汪清、珲春、和龙等县区巡视工作,指导抗日斗争。为了掩护身份,他经常昼伏夜出,时而西装革履,时而粗布长衫,他秘密联系各界进步人士,把党的抗日方针和主张及时宣传下去。不到3个月时间,他的这些活动就在当地社会各阶层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时他想:要想指导抗日斗争,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强烈要求尽快办一个训练班,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水平强的青年政工干部。他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了这一想法,并很快得到赞同和支持。经过紧张筹备,一个有20余人参加的首期党政干部训练班开班了。李学忠把在苏联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使他们很快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中共“一二六”指示精神,对他们指导抗日工作尤为重要。李学忠说:“我们要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就要团结各族人民的力量,只有把广大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抗日,才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这个主张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召开。杨靖宇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世界、中国、满洲的情形》的报告。大会明确了南满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就是运用一切力量扩大与巩固人民革命军,最大限度地扩大反日游击战争,正确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把一切抗日力量团结起来,冲破敌人的第二期讨伐,创建抗日政权与根据地。会议通过了杨靖宇关于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及中共南满特委的提议,并选出临时南满特别委员会。从1935年起,活动在东北其他地区的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先后编列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到第六军,李学忠所在的第二军军长是王德泰,魏拯民为政治委员,李学忠为政治部主任。这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心里燃烧着一团炙热的火焰,他一上任就积极工作,并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发表了《告东满地区民众书》和《告各反日部队书》。他在文章中慷慨陈词,动员号召广大群众与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联合起来,用各种形式开展反日斗争,彻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完成抗日救国的伟大重任。

  1935年3月,李学忠率领部队在敦化县大蒲柴河一带活动,与数倍的敌人遭遇。为了减少部队损失,他决定带领9名战士阻击敌人,经过浴血奋战,掩护了大部队转移,而担任阻击的战士这时已经牺牲了8人,仅剩下李学忠和一名女战士。敌人又开始搜山了,突然,一颗子弹射向李学忠,正好打在了他的右腿上,鲜血顿时流出来,女战士一看首长的腿被敌人打伤不能行走,急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在二人处境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李学忠命令女战士:“快跑,我来掩护你。”

  女战士此时也学着首长的样子冷静下来,她迅速从自己衣服上面撕下一块布给李学忠包扎好伤口,然后扶起他向密林深处一间破草屋走去。女战士把李学忠藏在房顶,把文件也同时藏好,然后绕到林子里引开了敌人,这一次,李学忠侥幸挣脱了敌人的魔爪,顺利回到东满游击根据地。

  1935年8月15日,在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体民众书》的倡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为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决定向濛江县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集结,谋求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联合。李学忠亲率远征队从和龙县车场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出发,一路上不断遭遇敌人,李学忠机智勇敢地化装成日本兵和军官,带领战士们穿过日伪军的岗哨,避开敌人的追剿,千辛万苦跋涉好几千里,终于到达了那尔轰游击根据地。

  1935年10月4日,在那尔轰于家沟一户农民家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和第二军首次会合,并举行了正式会晤仪式。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紧紧握住李学忠的手高兴地说:“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东南两支部队一定要好好配合,消灭日本鬼子。”那一刻,李学忠热血沸腾,他坚信:东满和南满的这次会合,将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有一次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会师。这次会合,还为以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和南满省委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两军的会合,对抗日救亡大业的完成影响至深,不久,李学忠又圆满完成任务率队胜利返回安图抗日游击区。

  为了共同创建更大的抗日武装力量和更广阔的游击区域,实现多方协同作战,共同铲除日寇,第二军在同杨靖宇的第一军联合作战后,决定再与第五军实现大联合。1936年5月,王德泰、李学忠率队到宁安镜泊湖游击根据地与第五军军长周保中进行会晤,两军领导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共同的革命志向使双方谈话非常成功。王德泰、李学忠率队的到来,为南满、东满、吉东地区党组织和军队实现大联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久,成立了中共东南满省委,李学忠被选为省委委员。在此之前的1934年2月16日,中共吉东党组织要求周保中同志联合组织绥宁地区反日同盟军。很快,“宁安东南乡救国军第一游击区同盟办事处”成立,兵力共500人,不久即改为“宁安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周保中同志任主任兼党团书记。这次见到周保中,对李学忠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暗下决心:大丈夫于世何求?不消灭日本侵略者誓不休。

  1936年3月,全国各地抗日运动浪潮高涨。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六军和汤原、海伦游击队共同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东北各抗日武装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将原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队、反日联合部队以及各反日游击队统一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六军。至全国抗战爆发前,共改编了10个军,并将抗联第一、第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李学忠所在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随即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二军,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同年他出席东南满党和一、二军高级干部会议,被选为省委委员。此后,为了抗击凶恶的敌人,他率领抗联队伍转战抚松地区。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鼓舞着大家的斗志,不仅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颂,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1936年8月9日,李学忠所在的东岗大碱场密营被汉奸李道善的自卫队发现,100多名伪军虎视眈眈地包围了密营,雨点般的子弹不停地向抗联战士们射来。李学忠临危不惧,他一边指挥一部分人顽强抗敌,一边安排一部分人迅速转移。敌人的子弹让一个个战士倒下了,李学忠义愤填膺,为了保护他们保护兵工厂,他不顾个人安危,端起枪猛烈向敌人扫射。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激战中,李学忠腹部多处中弹,壮烈牺牲,他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位共产党优秀的政工干部,如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然而却过早地陨落了。

  烈士英名代代传

  李学忠牺牲时年仅26岁。苍松垂首默哀,江河沉沉吟泣……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多年来,抚松县的干部群众始终怀念英雄、祭奠英雄,牢记他的事迹。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积极弘扬抗联精神,长期坚持保护革命遗址,开展纪念活动。县里先后出版了《政协文史资料》《烽火英魂》《抗联在抚松》等,大力宣传李学忠的英雄事迹。近年来又修葺了李学忠烈士墓、制作了宣传板。东岗镇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抗联路与抗联桥,方便群众往返,来这里瞻仰先烈的人数逐年增多。

  大碱场村村民不忘先烈,自发形成了每年元宵节为烈士送金灯的民间活动。2019年元宵节,由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吉林省戎马回甘老兵驿站联合发起,与抚松县、东岗镇、大碱场村村民一起共同为烈士送金灯,呼唤英灵回家。

  1985年9月3日,抚松县人民政府在李学忠殉国地——东岗镇大碱场村西南4华里处,为烈士竖起一座高大的墓碑,正面镌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殉国地。墓碑无声胜有声,它向我们默默诉说着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的赫赫战功,诉说着烈士忠贞不屈的优秀品质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为让抗联精神世代传承,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吉林省戎马回甘老兵驿站共同支持建成了大碱场村博物馆,大家在这里可以观看到抗联图集等,沉浸在当年的烽火硝烟里,敬意油然而生。

  专家简介:王博凡,男,1972年3月,通化柳河县人,抚松县文联主席,省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在十届长白山文化研讨会作《挖掘口述历史,弘扬抗联精神》专题发言,发表论文《论抗联一路军在支持关内抗战的重要作用》等,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东北抗联》。( 毕玮琳 王春宝)

  参考资料:《抚松县志》《参乡文史》《抗联在抚松》

  图片来源:本版图片由抚松县文联提供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