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的吉林足迹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5261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康熙大帝的吉林足迹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5261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康熙大帝的吉林足迹

2019-09-03 08:44 | 来源: 长春日报

   337年前的3月,即公元1682年阴历二月十五,春光初现,将满28周岁的康熙大帝跨上高头大马,以骑行的方式率领7万余众随员,从北京启程。当时称为“吉林乌拉”的今吉林省吉林市,被年轻的皇帝设定为此行的终点。

  而就在前一年,即公元1681年,27岁的康熙战胜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挟胜者之势,此时出行的青年帝王心情愉悦,饱满自信。他要把一统华宇、稳定天下的消息传遍东北满清发祥之地的山水田园。

  三月十二,经过近30天的长途跋涉,伞盖如云、长达几十里路的队伍过沈阳后,来到当年的兴京。这里是50多年前努尔哈赤称帝时确定的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村。随后,皇帝出兴京,过铁岭与开原间的哈达城,经耿家庄出柳条边,越辽宁西丰,正式踏入今天的吉林大地。

  自古以来,好像皇帝的南巡更多的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总有雅韵、传说、艳遇伴随。而北上或是被称为东巡的皇帝出关,给人的感觉,却往往是罡风猎猎,皇帝的雄性荷尔蒙更多地同汗水一起流淌到荒野、草原和深山。从兴京出发,康熙一路射猎而来,及至今天的吉林省界,箭术一流的皇帝把青春的风流倜傥全都集中地挥洒到了户外的大地与山川之上。在勇士们的合围下,他已经射到了十几只老虎,漂亮而温顺的梅花鹿更不在话下。

  青春意气、挥斥方遒、江山随我的年轻帝王,乘兴而前,于三月十八来到今天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那丹伯镇和沙河镇大寒葱顶子山一带。那一天,暖风徐徐,暖阳高照,暖意不尽,东北的春天在漫长的寒冬之后,终于彻底来临,气温骤然上升。臣子们都清楚,天开瑞旦之时,正是康熙大帝28岁的生日,这一天也被尊为那个王朝的万寿节。康熙遂将寒葱岭一带赐名为“寿山”,就是如今的吉林省磐石、伊通、东丰和东辽四地的交界地带,这里也是古驿道里的一个交通要塞。

  受到赐封的山岭,很快给这位千古一帝创造了再展英姿的机会。在到达辽源市东辽县足民乡之后,皇帝再行围猎,竟又射四虎。随后,在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再射一虎。再转日,在伊通县伊丹镇老城,俗称伊丹街处,皇帝又射二虎。遥想当年,群虎出没的吉林,当激起多少关东汉子的傲骨雄风!这是一片等待征服的山林,这是一片展现英雄梦想的原野。眼望没有边际的原始样貌,眼望山岭舒展不断,河水千支万流,树木葱茏无尽,皇帝心中该有多少千载万世奔涌而过,又有多少千军万马踏歌而来。

  过大孤山后,已经是当年的三月二十一,宁古塔将军巴海赶来接驾。后巴海随驾过由“苏瓦延”河(满语,黄色的河流)音转而来的“双阳河”,再过岔路河,穿今天的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终于在阴历三月二十五抵达吉林乌拉。在这一天,皇帝一行共走了70里路,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在城西9里之处,在经过一片片乔木和高大的杏树,赏尽“红芳半缀”的美景之后,乘銮舆,率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从官,根据比利时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所测定的方位,朝东南方向三跪九叩,望祭被尊为“祖宗发祥之地”的长白山。

  在稍作休息后的三月二十七,康熙开始检阅“雪藏”在“船厂”的吉林水兵。吉林水师营早在康熙初年就已经开始建立,清王朝还专门从福建水师营调入官兵来此充实兵力和技能。专门为皇帝准备的“如意舫”停泊在澎湃奔流的松花江边,皇帝毫不犹豫,在轰鸣的江声中第一次登上松花江的舰船。此时的他心底正盘算着一场影响中俄边境疆域的重要战争。吉林打造的战船战斗力如何,从这里出发的补给线能否稳固,是他决定这场战争如何开始、何时开始的重要参考。

  而就在皇帝迈步登船的刹那,二百余艘舰船正泛舟松花江上,铁甲锃亮、旌旗蔽日,想必还有水兵整齐划一的呐喊,甚至顺次有序的大炮的轰鸣。威风凛凛的帝王向儿郎们挥手致意,勉励大家奋发有为。

  也就是在这一天,有备而来的康熙帝作《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

  彩帆画鹢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松花江,江水清澈。不愿打扰人们的淅淅沥沥的春雨静悄悄地在夜间降临,第二天,松花江里的浪涛好像都被染上了春的讯息,生发着成长的梦想,一阵一阵涌起的浪花仿佛是一匹匹锦缎,不停地折叠起来,上面还绣着人们的期望和收获。彩色的风帆,如画的船只,在风中轻快地游动,弦管唱和的动人乐声与江流之声融合到一处,虽大小不同,粗犷与细腻各异,却十分耐听,更何况还有高大而雄厚的岩石和被绿色掩映的峭壁,在两岸横亘,连绵不断,如此的画面与乐声结合,是何等壮观美妙。再看天空,朵朵白云拂过,耀眼夺目的太阳光悬中天,华光不止,在这样的天与地的配合下,乘船顺流而击,即便是水中的蛟龙,恐怕也有几分惊惶,而像这样的战船,驻扎在江城的,又何止一艘!它们帆连帆,船靠船,摩肩接踵,一望无际。像凶猛瑞兽一样的精锐水兵,载满每一艘战船,耀眼的军旗不但在船上随风舒展,还映照在水中,如同红色的彩带,在水上和水下翻飞,我本来是闲来体味人们的生活和风俗的,也被这样的场面震撼。松花江的江水啊,清澈透明,就让我们在浩瀚之中踏浪前行吧,在行尽万里云霞的壮举之后,会开创出更加清明、深广的世界。

  这就是一个28岁的青年对他热爱的大山大河的表白和诉说,是大清皇帝踏上松花江舰船后的豪情万丈和翻江倒海般的情感浪潮,是千古一帝眼中的疆土、河山与抱负。

  检阅水师之后的皇帝,心情舒畅。在陆地数次围猎之后,认为“人在塞外,连空气与泥土都会使人振奋”的他还要在水上一展身手。《清实录》载,“乙亥,上登舟,泛松花江。往大乌喇,驻跸捕塔海噶山”,所谓大乌喇,即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旧街村古城。再次登船的康熙,可不是仅仅要泛舟松花江,他的目的是:捕鱼。

  捕鱼的环境并不让人乐观,江流急涌,风紧浪大。然而,皇帝却兴趣盎然,醉心于此。那么,捕没捕到鱼呢?“壬戌,上于松花江网鱼。赐外藩诸王、台吉、并内大臣、侍卫等”(《清实录》),看来是捕到了,而且还不少。像陆地射猎要射虎一样,皇帝在水上的“渔事”是希望捕到鲟鳇鱼,那是一种体大味美的大鱼。史料记载,为了捕到这种大鱼,康熙从乌拉街顺流而下80多里,来到了冷堋。由于冷堋地名失传,有人分析是今天的九台市莽卡乡塔库村龙棚屯,因为那里有鳇鱼圈,还有晒网场。

  风吹日晒的皇上再一次用文人的方式记录着自己捕鱼的举动,作《松花江网鱼》诗:

  松花江水深千尺,捩舵移舟网亲掷。

  溜洄水急浪花翻,一手提网任所适。

  须臾收处激颓波,两岸奔走人络绎。

  小鱼沉网大鱼跃,紫鬣银鳞万千百。

  更有巨尾压船头,载以牛车轮欲折。

  水寒冰结味益佳,远笑江南夸鲂鲫。

  遍令颁赐扈从臣,幕下燃薪递烹炙。

  天下才俊散四方,四罗咸使登岩廊。

  尔筹触物思比托,捕鱼勿谓情之常。

  尝尽人间辛苦,挑战人间极限,追寻人间乐趣,如此生活,好不快哉!美丽的吉林让康熙感受到的是征服的乐趣,在山水之间的享受更多地变成向山水发起进攻,然后,以胜者的姿态君临天下。转眼四月初十,康熙在吉林以诗文记录的“战斗”生活正式结束了,长达半个月的江风渔火淬炼了这个年轻人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勇武的精神和更加成熟的思想。本来他还想到大宋王朝徽钦二帝“北狩”的五国城看看,可惜“因雨不果”。不过没关系,熟读中国历史,窥见王朝兴衰之要的玄烨已经把帝王的经略深深刻在心里。

  自四月初十回程,康熙出吉林乌拉城,过吉林市永吉县金家满族乡伊勒门村、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石溪河子村、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和小孤山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老爷庙村古城,出今天的吉林省地界,入辽宁省开原市威远堡镇,奔京师而去……

  以射猎、网鱼、长途奔袭而不断加强自身的文治武功,同时促进渔猎生产、加强战时后勤补给、建立北方的强大水军、抚慰和宽容南人流犯、安抚地方、稳定边疆是皇帝出巡的真正目的。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处享受生活,也能够不断磨炼意志,并时刻准备着把那些心中的韬略变成经天纬地的决策部署。就在当年的十二月,康熙调吉林乌拉、宁古塔的兵力到爱珲、呼玛尔等处驻扎,建立驿站、粮站,开辟水陆交通线,建成了一支数目可观的舰队。3年之后的1685年,雅克萨之战打响,吉林水师作为水师劲旅直接参战。在强大而有力的进攻面前,沙俄侵略军被逼退,并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双方明确了国界,此后一百多年中国东北边疆安定平稳。

  在东巡吉林16年之后的1698年,康熙大帝带着射虎与捕鱼的勇气与态度,亲率大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江山大定的帝王慷慨激昂,北进蒙古,绕道东行,终到吉林,再次东巡。其雄风不改的阳刚之气在东北的大地上久久飘荡。后来,他的子孙乾隆、嘉庆、道光等人不忘祖训,纷纷效仿康熙,多次驾临东北。

  (作者鲍盛华 为长影集团副总经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