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国宝沉浮的“小白楼”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6690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见证国宝沉浮的“小白楼”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6690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见证国宝沉浮的“小白楼”

2019-09-24 14:57 | 来源: 长春晚报

  在伪满帝宫(今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同德殿的东北,有一处建筑,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2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这就是在书画界大名鼎鼎的小白楼,是溥仪散佚国宝的藏身之所。它于1938年与同德殿同时建成,是一座普通的灰白色小楼,一点也不显眼。

  书画楼书画的来历

  辛亥革命后,在紫禁城内的逊帝溥仪以赏赐为名,令其弟溥杰将大批珍宝和书画携带出宫,转藏于天津日租界静园内。1934年3月,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扶植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这些珍宝和书画由其族兄、伪满洲国驻津办事处处长溥修负责管理。溥仪对这些国宝极为关心,经常令人到天津检查,唯恐遗失。

  狡猾的日本关东军对中国国宝的重视不逊于溥仪。关东军认为,将中国国宝运至“新京”(今长春),更有利于对溥仪的控制,即使时局变化,将这些中国国宝揽入日本人囊中也是毫不费力之事。1936年初,日本关东军为溥仪安排的监视其言行的秘书“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按照关东军的指令,要求溥仪,务必把那一大批书画文物从天津运到新京的宫内府来。否则将有人这样想:满洲国皇帝为什么要把他的东西放在满洲国以外的天津呢?这很可能使人怀疑他将来仍要回天津去。在这样的威胁下,溥仪于1936年6月中旬传谕,令溥修护送第一批国宝到新京,溥修接到传谕后将两箱书画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安全运到了伪帝宫。第一批运宝成功,溥仪十分高兴。

  1938年10月,溥仪连下两道“口喻”:将收藏在天津静园内的所有物件运到新京。溥仪派贴身侍卫官存耆到天津与溥修等人当面清点物件并签封,由日本驻天津的日本赤帽社进行严密包装,由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长直接负责,派日本宪兵沿途保护,用火车押运到新京,这批书画和珍宝共有69箱,10月底全部运到新京。

  书画楼存放的珍贵书画

  溥仪令人将珍宝存放到缉熙楼、同德殿内保存;将书画存放在书画楼内,由刘振瀛负责看管。据《图像档案解密伪满皇宫》一书介绍,书画楼一楼东侧存放着大藏经和手卷30箱,包括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二谢帖》,钟繇的字,怀素的草书,欧阳询的墨迹,王维的人物画,阎立本的真迹等;西侧存放着宋版书32箱,殿版书3箱,清朝历代皇帝墨迹2箱,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二楼东侧存放着手卷、字画4箱,西侧存放着各类诗书。溥仪闲居无事,便命人为他取来要看的书画来观赏。这些书画都是绝世国宝。

  书画楼书画的命运

  1945年8月11日晚,溥仪等人逃离伪帝宫时,将保存在辑熙楼、同德殿和书画楼内的珍宝和书画进行筛选,其中最珍贵的40余箱被随车运走,到通化大栗子后大部分散失,到苏联赤塔战犯集中营时只有3箱了。留在书画楼的书画被近卫军、禁卫军官兵和进入宫内的平民或拿走、或抢毁;其余的或被国民党接收,或被东北民主联军接收,后辗转保存在各地。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