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 沐德怀惠之城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17838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德惠: 沐德怀惠之城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17838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德惠: 沐德怀惠之城

2020-07-15 14:33 | 来源: 长春日报

  德惠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中北部,建置较晚,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但人类在此地的活动却可追溯到远古,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在两汉时期属玄菟郡,后属秽貊族建立的夫余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属勿吉地;隋代,勿吉改称靺鞨;唐代属渤海国夫余府仙州;辽代属东京道黄龙府通州;金代属上京路黄龙府济州,后为隆安州。辽金两代,这里经济发达,城镇繁多,人烟稠密。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成为蒙古游牧区。明初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为奴尔干都指挥使所辖。明朝中期为蒙古兀良哈三卫和科尔沁部属地。清康熙年间筑“柳条边”,把这里划为“边外”,为郭尔罗斯前旗管辖的牧场。

  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郭尔罗斯蒙古王公恭格拉布坦招民垦荒。1800年(清嘉庆五年),清政府在伊通边门附近设长春厅,长春厅在伊通河东岸今德惠地域设立了沐德乡和怀惠乡。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东夹荒地招民垦种,德惠这片平原沃野,逐渐变成了人丁兴旺、粮产丰饶的地方。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德惠亦是长春府辖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将靠山屯分防照磨移驻朱家城子,管辖沐德乡、怀惠乡民人事务。现今尚存的“德政碑”,就是当地百姓为第一任照磨张熙所立。

  为了加强对长春府东北部的治理,1910年4月18日(清宣统二年三月九日),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在此设县。5月24日旨准,设立德惠县。划出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的全部、沐德乡的部分地方(八甲中的第四、五、六、七甲),以及“东夹荒地”,合并为德惠县,共有土地18.4万垧。命名时取沐德、怀惠两乡名之尾字,称为德惠县。又取恩惠,给人好处之意。县衙署设在大房身,因该地曾有旧房基而得名。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府,同时裁撤朱家城子分防照磨。1911年(清宣统三年)“添铸印信”一颗。

  1912年(民国元年),德惠县衙改成县公署。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后,由吉林省直辖。1914年(民国三年),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德惠县属吉林省吉长道管辖。1919年(民国八年),松花江中州及沿岸晾网地于家套子、老莺通、江心馆、墨通、鲇鱼通、黄鱼圈等全部招垦耕种,至此全境解除封禁。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道制,又直属于吉林省,同时县公署更名为县政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2年成立伪县政府,隶属于吉林省。

  1936年4月1日,德惠县城从大房身迁至西18公里的张家湾街,张家湾街随之更名为德惠街。张家湾原为只有3户农家分散居住的一片草原,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因此地位于松花江以南附属地的中心,所以在此设置了车站,此后这里才渐渐发展起来。因车站南不远处有7口砖窑,故名“窑门站”。张家湾位于县境中部,饮马河从镇东侧流过,街道后来便建在饮马河左岸台地上。最初由俄国人规划街基,相继建立机关、商号、住宅。当时机关、商号多为砖瓦房,民宅除铁路员工住的砖瓦房外,其他皆为土坯房。县城迁来时已有粮栈、大车店等工商业100余户,是附近粮食集中输出地。后来,“窑门站”改名为“德惠站”。铁路通车后,城镇开始建设,逐年在城区四周筑起土围墙。据1937年的《德惠乡土志》载:墙“高仅及丈,厚不过三尺而已”。

  1945年11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德惠,建立县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3月曾组建德农县,在靠山屯建德农县民主政府,辖郭家、双山、天台、边岗、菜园子等区,与德惠、农安两县并存。同年5月26日撤销德农县,各区复归原县。1969年,德惠县划归长春市管辖。1994年,德惠撤县设市,所辖区域不变。

  (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