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宋铁岩:奋起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1837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抗日烈士宋铁岩:奋起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18371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抗日烈士宋铁岩:奋起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2020-07-22 09:44 | 来源: 吉林日报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吉林人的优秀代表,他和抗联战友一起,浴血抗敌,舍身卫国,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打击和牵制日伪军,为全国抗战赢得了宝贵时间,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很多以抗日为题材的诗歌。他就是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

  放下书本 投身革命

  宋铁岩,原名孙肃先,字晓天。曾用名宋占祥、孙克敏等。1909年12月6日出生于永吉县大绥河区前蒐登河村一个农民大家庭里,父亲和母亲是常年辛勤劳动的庄稼人。宋铁岩为家中长子,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是生长在贫苦的农家,痛饮着劳瘁的农民的苦酒,我整天在汗血交流下观验着人生,从来不晓得什么是娱乐和玩耍。”

  他8岁时入前蒐登河村姜家店私塾念书,12岁升入大绥河高等小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称赞。

  学生时代的他博才多艺,不仅爱好游泳,还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公认为高小、师范、大学学生领袖的他,写诗、谱曲、绘画样样精通,他出画报的版刻也非常好,为记录那尔轰会师而创作的版刻被巴黎日报刊载。

  1925年秋,他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升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期师范班。就读期间,他受进步教师谢雨天、楚图南等人的影响,迅速成长,成为二师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发起创办了“秋声书社”,同时还与进步学生一起为《大东》等进步报刊撰稿,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成为当时有名的学生运动骨干。他与吉林地区的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强修“吉会路”的斗争,最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了修筑“吉会路”的计划,积极参与策划修筑吉会铁路的主要人物都被迫辞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在欢庆护路胜利的时刻,宋铁岩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阴沉黑暗多忧郁,万众血肉被吮吸。

  生存已失生存权,消灭匪奸齐奋起。

  1930年秋,宋铁岩为了继续追求革命,从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去北平投考大学,但因患病误了考期,未能考取理想中的大学,后和舅父曹国安暂居北平沙滩的文华公寓。在这里,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团体——北平革命互济会。他在北平过的是流浪生活,时常饿着肚子为革命东奔西跑,但对革命工作始终如一。他常对人说:“生活苦,苦生活,才是人生快乐!”

  1931年春,宋铁岩如愿以偿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为响应党的号召,他组织和领导中国大学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反日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作为负责人之一率领学生请愿团奔赴南京请愿,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他痛斥南京政府:“爱国无罪,你们卖国我们就爱国,我们一定坚持到底,爱国的火焰是永远也扑不灭的!”后南京政府慑于舆论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将被捕的代表释放。

  组织起义 武装抗日

  1933年初,曹国安到榆树县南大新立屯活动时,了解到驻防在乌拉街的伪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原是旧东北军的一个连队,“九·一八”事变后一直抗日,虽被日军收编,但士兵爱国热情很高,不愿为日本侵略者卖命。曹国安和受组织派遣从北平归来的宋铁岩商量,要打进这支队伍进行工作,同时搜集情报和筹集经费,团结力量,后曹国安和宋铁岩成功进入十四团迫击炮连当兵。

  宋铁岩和曹国安到连队后就积极活动,通过交朋友、“拜把子”、说书(评词)、讲故事等形式联系士兵、团结士兵,获得了很多士兵的信任。他们在士兵中积极宣传党团结抗日的政策,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等抗日口号,启发士兵们的阶级觉悟和爱国思想。士兵们大多数都出身于贫苦人家,被迫当兵,他们的工作成效显著。

  当伪迫击炮连移防到磐石县烟筒山时,组织起义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但和烟筒山地下党取得联系的计划未能实现。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曹国安和宋铁岩决定先行组织起义。他们认为烟筒山离抗日游击区很近,遍地青纱帐,有利于转移。只要击毙伪连长、排长等死硬分子,稳定军心,把队伍拉出来和游击队会合,起义就会成功。在研究计划时,宋铁岩说:“我们组织迫击炮连起义意义很大,对鼓舞人民的抗日信心,加强游击队建设,打击日本帝国主义,都有深远的影响。”他们最后决定,起义在端午节零点举行。

  端午节下午,伪连长为庆贺自己晋级,在连部大摆宴席,把各排排长都叫来,从三点喝到晚七八点钟,个个酩酊大醉,横七竖八地倒在床上。宋铁岩、曹国安和张瑞麟等几个骨干凑钱买了酒和肉,和士兵们一起过节。他们也佯装大醉,和衣倒在床上,暗中观察着动静。将近午夜零点时,宋铁岩、曹国安和张瑞麟在院子里再次碰头,决定按计划起义。他们分别跑回自己住的房子,大声喊道:“弟兄们!日本人来缴械了,快往南山跑!”

  那些装睡的骨干们听到喊声,一个个跳下地,一边跟着喊,一边推醒众人,抓起枪冲出屋子,全连顿时大乱,100多人吵吵嚷嚷地拥到院子里。这时,伪连长得到报告,酒也醒了,慌忙和几个排长跑出来,进行阻拦和威胁。宋铁岩和曹国安、张瑞麟等人举枪射击,伪连长和几个排长应声倒下。紧接着宋铁岩带领全连士兵带上60多支步枪、1门迫击炮和68发炮弹,举行了武装起义。

  起义后第二天,宋铁岩、曹国安率领队伍转移到磐石县玻璃河套,与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会合。而后,起义队伍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宋铁岩担任政委。

  宋铁岩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据抗联一军的一位老战士说:“宋铁岩虽然是个大学生,但一点架子也没有,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总是把战士们当作兄弟对待。同志们看到他很远就打招呼,亲切地叫他‘铁主任’。”

  1933年9月18日,在磐石,以磐石猪腰岭为中心会场,在全游击区设10个分会场,南满中心县委负责人李东光宣告:“东北三千万民众的武装力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正式成立。”在大会上,金伯阳代表省委宣布了独立师干部任命名单:杨靖宇任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宋铁岩任独立师政治部主任。下设一至三团、政治保安连、少年营和南满游击队。宋铁岩极其注重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组织,逐步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4年2月21日,是召开南满抗日联合大会的日子。杨靖宇、李东光、宋铁岩等带领2000多名抗日群众来到小北沟山口,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各路抗日英雄。会场设在城墙砬子街中心临时搭起的席棚里,像乡村办喜事一样,热烈而又隆重。会上,杨靖宇代表中共满洲省委讲话。讲完话后,各路领导齐刷刷地站立起来,握紧拳头举过头顶,庄严宣誓:“我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不分信仰,枪口一致对外,打击侵略者!和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起来!和一切抗日民众联合起来!胜利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

  1934年4月,宋铁岩受党派遣,到苏剑飞领导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做政治委员,教育改造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

  同年11月7日,杨靖宇、李东光、宋铁岩等领导人选择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在临江县板石沟岭上召开了第一军成立暨誓师大会,杨靖宇郑重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南满特委临委委派宋铁岩为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1935年元月,宋铁岩跟杨靖宇在临江县红土崖伏击伪军混成第五旅第五团骑兵连,歼敌数十人,缴获马步枪40余支、战马数十匹。同年2月10日,杨靖宇带领军部直属部队会合南满游击队苏剑飞、王玉海两部,攻克日伪军的湾沟木场据点,将缴获物资全部拨给南满游击队总队。此战后,杨靖宇与宋铁岩商议南下临江头道沟北方的三道岔。同时,宋铁岩完成了苏剑飞队伍整编工作任务后,回到军部领导政治工作。

  1935年10月4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司令部直属教导团、二师八团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西征部队约四五百人,在濛江县那尔轰西南于家沟胜利会师,并且举行了军民联欢大会。

  1936年初,日伪当局以伪满军政部顾问佐佐木为首,率领一、二、三、五军管区伪军共1.6万余人,准备对东边道北部各县再次进行讨伐。我军部和一师主力部队从柳河县根据地出发南下,向桓仁、新宾、本溪等县挺进。一路上,宋铁岩协助杨靖宇采用疲敌战术,牵着伪军走。4月5日,南征大军在辑安县(今集安市)龙岗山西麓三道威子伏击伪军奉天骑兵教导团,毙敌10余人,俘敌40余人。4月30日上午,杨靖宇和宋铁岩等领导同志决定解决伪军顽敌邵本良的部队,经过4个小时激战,打垮了伪军一个营,毙伤敌80多人,缴获一门迫击炮、两挺机枪、百余支长短枪,还有大批军用物资。邵本良带伤逃跑,队伍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率队西征 血染沙场

  1936年6月28日,为了和关内红军打通联系,以获取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宋铁岩奉命率抗联第一军第一师主力部队西征。

  出发前,一师的几名主要领导劝他留在后方休息,宋铁岩说什么也不答应,坚持和大家一起去西征。他坚定地说:“西征是到新区斗争,这个任务本身就很重了,再加上道路不熟,困难就更多,这些都要求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你们几个人的指挥战斗任务和开展地方工作的任务已经够重的了,再把政治工作加到你们几个人身上还得了,我必须得去!”他指挥部队由宽甸、本溪交界处分三路出发,自己率领由司令部的八、九、十连和警卫、少年营组成的主力部队共计400多人计划由宽甸、凤城中间地带插入辽阳附近,越过南满铁路和辽河,直冲辽西、热河地区。在向西挺进的战斗中,他指挥部队以伏击、夜袭等游击战术,不断地打击敌人。当西征的主力部队冲破敌人的封锁,越过摩天岭到达辽阳附近时,敌人发现了西征部队的意图,立即调集了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疯狂阻击,层层包围。

  7月8日,师部研究决定,将一师西征部队化整为零,分成三部分进行活动。这时宋铁岩身体已经不能坚持,为了不连累同志,他同意了一师几名主要领导的劝告,决定回本溪县和尚帽子山休养。一师领导派少年营一个排护送他往回返。临行前,他和一师主要领导研究了工作,总结了经验教训、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然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西征部队。

  尾随的敌人穷追不舍,西征部队来到摩天岭时,埋伏于各主要峰道,隐蔽待敌,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便立即展开强大的攻势,击毙日军金田中队48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这就是著名的摩天岭大捷。第一次西征虽未能打通党中央和关内抗日武装的联系,但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锻炼了干部和战士,摩天岭一战又打出了军威。杨靖宇满怀激情,挥笔写下《西征胜利歌》:“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盔甲枪弹缴获无数齐奏凯旋还……”

  西征部队归来后,宋铁岩已经卧床不起,病情十分严重。一师主要领导向他报告了西征情况,安慰他安心休养,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杨靖宇刚到和尚帽子山“浦石河”沟里,就立即去看望宋铁岩。一进门,杨靖宇就一下扑了过去,动情地说:“老铁!你想念我们,我们也想念你啊!”还说:“我们是并肩的战友,只要我在附近必然来看你。你在病中孤独寂寞,心情抑郁,我要当你的心情医生。”宋铁岩感激地说道:“老杨,你的话是开心的钥匙,我就照你的话去做!你事情多,军务繁重,不要为我多操心,见你一面余愿足矣!”

  1937年2月11日,大年初一拂晓,和尚帽子密营被敌人发现并包围,宋铁岩带病指挥队伍奋勇还击,在掩护部队撤离中,因体弱行动困难,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宋铁岩在协助杨靖宇进行军事指挥的同时,还为部队的组织建设、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使部队党组织不断发展,广大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他的直接主持下,一军印发了《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和大量宣传单,这些为鼓舞东北抗联第一军的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

  英烈虽逝,精神不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他牺牲的地方树起了高高的纪念碑,纪念这位抗联将领——英雄宋铁岩。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