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三处线性文化遗产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20673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长春的三处线性文化遗产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20673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长春的三处线性文化遗产

2020-08-24 14:58 | 来源: 长春日报

  近日,长春自今年起将新建11座公园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九台区即将建设的柳条边生态文化园,将利用柳条边遗址遗迹,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惠及民生。目前,包括清代柳条新边在内,我市共有3处线性文化遗产,另外两处是唐代老边岗土墙和中东铁路。

  什么是 线性文化 遗产?

  线性文化遗产是新兴的一种遗产保护理念,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其重要表现形式。

  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线路衍生而来的。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修订稿中,加入了文化线路的内容,将其与文化景观、历史城镇、遗产运河共同列为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别。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上通过《文化线路宪章》,是国际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基础性文件。

  长春目前有三处线性文化遗产:唐代老边岗土墙、清代柳条新边、中东铁路。这三处线性文化遗产按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包括唐代老边岗土长城和清代柳条新边,为古代政权边界(界限)或是带有一定防御功能的墙体;第二种是中东铁路,为近代帝国主义列强推行殖民统治、进行侵略的产物。

  过往与沧桑

  三条线路跨越千余年

  1.唐代老边岗土墙

  唐代老边岗土墙,俗称“老边岗土长城”,它的发现,源于古代文献的记载。根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年(628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631年),诏遣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往临瘗隋时战亡骸骨,毁高丽所设京观。建武惧伐其国,举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新唐书》载:“太宗已禽(擒)突厥颉利,建武遣使者贺,并上封域图。帝召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战士胔,毁高丽所立京观。建武惧,乃筑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三国史记》亦载:“荣留王十四年(631年),唐遣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战士骸骨,祭之,毁当时所立京观。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东(应为西)南至海,千余里,凡一十六年毕功。”同书又云:“二十五年(642年)春正月,遣使入唐朝贡。王命西部大人盖苏文监长城之役。”

  近代以来,在我国相关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老边岗土长城的记载:“老边,奉化县东北土阜蜿蜒,由怀德县西南入界,至小城子,过龙王庙至老壕屯,长数十里,高丈余,土人名之曰老边岗。”《奉天县志》载:“怀德县边岗一带有古塞遗址,南逾东辽河与梨树县境内的老边岗相衔接,斜亘七十余里。”1929年的《怀德县志》记载:(老边岗)“在四区戥子街西南入境,至五区大青山入长春界,斜亘境内七十余里,凡境内诸屯,以边岗、小边名者,均以此。”

  为了印证唐代老边岗土墙与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千里长城之间的关系,吉林省文物工作者曾先后多次对老边岗土墙进行实地考察,吉辽两省的文物工作者还据此发表过多篇论文,认为老边岗土墙即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千里长城。

  2.清代柳条新边

  清朝将统治中心移至关内后,东北满族原住地区人口大减,经济萧条。当时常有汉族居民进入这一地区从事挖参、采蜜、垦荒、狩猎等活动,清朝贵族为了垄断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持满族骑射尚武习俗,防止满族汉化,即以保护满族发祥地为名,采取了严格的封禁政策,修建了柳条边,将边里(柳条边以东)列为禁区,严禁汉族和其他民族进入。

  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分。老边建于清初,位于辽宁省境内,全长1000公里,称为“盛京边墙”。新边建于1670年至1681年(康熙九年至二十年),自开原威远堡起,经四平、伊通、长春郊区,临双阳界过九台至吉林市舒兰法特亮子山,全长350公里。新边设边门4个,自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布尔图库边门(四平市东)、赫尔苏边门(怀德县南)、伊通边门(长春市南)、法特哈边门(舒兰县西)。每个边门各设防御一员、笔帖式一员,俗称“文武二章京”,还有领催一人、兵丁20人,负责稽查行人出入。除边门外,还设有边台,新边共设有28个边台,每边台设千总3员、台丁150名至200名不等。到了乾隆后期,关内汉族人民由于贫困所迫,大量流入关外,边禁受到冲击,逐步放宽。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明令放宽贫民出关禁令,关内大批移民涌入东北。1800年(嘉庆五年),清政府在长春堡设长春厅,管理关内流民。后来,柳条边禁逐步失去了作用。

  3.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中国东省铁路”,原系沙俄侵略中国、扩张势力而兴建,始建于1897年,竣工于1903年。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黑海的出海口受到限制,为同欧洲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远东地区的出海口,于1891年3月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向海参崴港口的铁路需要沿中国东北部边境绕行,铁路线的长度将大大增加。为了减少修路长度,降低资金投入,沙俄政府企图向清政府“借地筑路”,通过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这样铁路长度可以减少一半,又可以使其势力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辽东半岛,这对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极为不利。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沙俄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以缔结中俄军事同盟对付日本及投资开发东北为诱饵,诱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即“中俄密约”。其中第四款规定,中国允许俄国从赤塔经中国黑龙江、吉林等地修筑铁路,该铁路的附属建筑和经营权交由华俄道胜银行统一承办。其后又于1896年9月在柏林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即“中东铁路合同”,俄方决定设立中东铁路公司,负责筑路。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中俄续订东省铁路支线合同》,规定由哈尔滨修筑一条南部支线,直达旅大地区。南部支线修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得到旅大的不冻海港口,同时也使中东铁路及南部支线遍布东北。

  中东铁路干线从满洲里经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直达海参崴,横贯吉黑两省,长达1700余公里。南部支线北起哈尔滨,中经长春、奉天(今沈阳),直达旅大,从而形成一条长达2400余公里、纵横东北三省的“T”字形大铁道。中东铁路也是东北三省第一条铁路客货运线路。按照规定,这条铁路使用地自通车之日起,俄国有80年使用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俄国又单方面公布了《中东铁路附属地民政组织大纲》,将沿线的铁路用地统称“铁路附属地”,宣称“其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俄国在铁路附属地内享有行政权、司法权、设警权、驻军权、开矿设厂权及领事裁判权,一切违法行为均由俄国领事自行处理,中国政府无权干预”。

  这条铁路最初的名称是“东清铁路”,辛亥革命以后才改称“中东铁路”。中东铁路和全国大多数铁路不同,它的名称并不是来源于该路两端的地名,其含义是指它位于中国东北三省境内。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这场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殖民特权的战争以俄国战败而告终,日本获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利益,而其利益的纵深线就是后来被称为“南满铁路”的中东铁路长春至大连段。日本为维护和扩展在华殖民势力,随之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成立后,随即在铁路沿线各城市通过各种方式掠夺土地,建立类似于租界、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殊区域——满铁附属地。

  特点与价值

  区域跨度广 研究价值大

  长春的三处线性文化遗产均跨多省市,可谓跨度大、线路长。唐代老边岗土墙起始自长春地区的德惠市,经农安县、公主岭市,四平地区的梨树县、铁西区,向西南进入辽宁省昌图县境内并直达营口;清代柳条新边自辽宁开原威远堡起,经吉林省四平、伊通、长春郊区,临双阳界过九台至吉林市舒兰法特亮子山;中东铁路干线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直达海参崴,横贯吉黑两省,南部支线北起哈尔滨,中经长春、沈阳,直达旅大地区。

  与此同时,三处线性文化遗产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遗产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老边岗土长城对于研究唐代高句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柳条新边对于研究清代政治、经济、边疆政策、民族民俗等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中东铁路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东北进行经济侵略和资源掠夺的产物,对于东北沦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条铁路对我国东北近现代经济、政治格局的奠定和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保护与利用

  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唐代老边岗土墙、清代柳条新边两处线性文化遗产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其本体均为土筑,在长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目前保存状况一般,近代农业生产生活又进一步加剧了对其的破坏。老边岗土墙除公主岭和农安境内个别段落保存稍好外,其余保存状况一般。柳条新边除伊通和九台境内个别段落保存稍好外,其余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出现了大段消失的情况。中东铁路已有逾百年的历史,由于铁路自身发展和沿线附属建筑权属的改变,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局面。

  近年来,国家对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日趋重视,国家及各省市线性文化遗产所在地也针对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尽管如此,我国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压力。针对现存的线性文化遗产状况,笔者认为,还需要在协调有关省市统一保护管理、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以“点、段”式保护效应带动整体保护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任何遗产的保护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线性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应在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文化景观及遗产廊道,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使保护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生。

  (作者 王义学为长春博物馆研究馆员)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