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长邮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22836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百年长邮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22836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百年长邮

2020-09-24 16:09 | 来源: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应当说,长春邮政始于1902 年。

  这需从大清邮政说起。

  大清国邮政,始于1878 年。此前,即1842 年8月29 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附近的长江江面英国皋华丽号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亦称《江宁条约》。就是这个耆英,还曾演义下了一个趣事。他拍摄下了中国的第一张照片,比慈禧照片还要早上50 年左右。当年,在耆英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提到,把“小照”分赠英、法、美、葡四国使臣。至今,耆英小照尚存于巴黎法国摄影博物馆。当称,这是一张最早的老照片了。《南京条约》计十三款,其中有设“通商口岸”一款。本着这款,英国及一些相应国家,开始在中国开办通商口岸的同时,着手开办邮政。1878 年,即光绪四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照会各国驻华使馆,委托海关,在兼办公文、信件业务的基础上,于北京、天津、烟台、牛庄即营口、上海五处海关,附设送信局,试办邮政,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清国“大龙”邮票。

  以“大龙”邮票的发行为标志,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邮政业务。1896 年农历二月,总理衙门明确奏办邮政,由总税务司赫德主其事,成立大清邮政总局,并加入万国邮政公会,这是中国自办官邮之始。

  1905年,清政府下令东三省在各自指定地点,其中有奉天府、安东县、大东沟、凤凰城、辽阳州、新民府、铁岭县、通江子、法库门等22处,开发商埠地。吉林将军达桂,于翌年农历腊月,秉承旨意,决定将吉林所属的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三姓即依兰、珲春、龙井村、局子街即延吉、头道沟(延吉境)、百草沟(汪清境)、龙江府、海拉尔、瑷珲、满洲里等14 处,设立开发商埠地。这些,一方面促进了东三省,乃至吉林,乃至长春,经济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开展。其实,此前吉林就有了邮驿与文报局诸官府通信机构的设置。清代中叶,吉林将军辖境,以吉林为中心,建有三条驿道,即:西接蒙古和罗与盛京的西路驿道,东连宁古塔与黑龙江的东路驿道,北通伯都纳与蒙古的北路驿道。驿道,既承担了进京大御路之重任,也肩负了官府通信、传递公文业务。但是,长春厅治所,处于柳条边外,不通驿道,其所呈将军府及各府、州、县公文,以及来件,则由西路驿道上的伊巴丹站,即今伊通伊丹,派差接递。自东清铁路即中长铁路建成通车,清政府外务部奉旨,“不离铁路左右要隘之区推广邮政”。于是,长春始设邮政官局所。现在可查到的文献,有《邮政总办为推广东三省邮政分局叙试办缘由》,为1902 年即光绪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所签发的文书;以及《盛京将军为推广东三省邮政札饬》等,都是很好的公文佐证。1903 年,吉林将军衙门户司鉴此,一面整顿原有驿站,一面策划增设新驿站。同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吉林西路驿道大孤山驿站委官周经国等,由伊巴丹站开始,分别向南北两侧勘查,南路勘定设三站至磐石,北路勘定设4 站至农安,计420 华里。长春厅邮政,置于北路至农安线中间。长春厅抚民通判赵光璧,此前曾行文上禀吉林将军衙门,请示“差送伊巴丹站由驿转递”事宜。同年,在长春城北门外设一站,名曰长春站。1906年夏,在二道沟设立文报分局。1909年,吉林驿站全部改为文报局,长春文报分局划归吉林省文报局辖。1913 年,长春文报分局与农安王家店文报分所被裁撤,随即统一在邮政局所之下。这个时期,官办邮政与民办邮政并存。官邮如上面所述。

  民邮,称民信局、信局、民局,是以传递民间书信、物品和汇兑业务为主的私人经营的通信组织。其实,长春自嘉庆五年(1800 年)设立厅治后,即产生了信局。至光绪年间,长春城内有名可查的,就有合盛、和兴、天泰信局,奉天义合信局、哈尔滨义和信局,卜奎(齐齐哈尔)信局,还在长春设立了分局。合盛信局,置长春城内西三道街,为郭姓所办,规模较大。

  这些信局,订有较翔实可信任的章程,设有较完整且配套的民间通信网。当时,东北匪盗横生,战乱频仍,但由于江湖尚遵守“七不抢八不夺”之传统规矩,信局在敌我双方利用和保护之范例内,故得以安全保证。信局邮递工具与形式,多车拉、马驮、船载、肩挑,有陆运、水运之分。其中,陆运邮差称旱班邮差,水运邮差称河运邮差。时至今日,在一些老照片中,尚可找到邮差肩担邮件送达传递的邮运情形。自邮政出现时起,邮差即行着装,以区别与他行业之不同,易被人看出。不过,邮差最早期的着装,只不过是一件坎肩而已。徐珂编撰《清稗类钞》载:“自同治初,信局之业乃大盛。水路以舟,陆路以车,以急足行之。大而都会,小而镇市,皆有其足迹焉。书函之外,银物亦可寄递,遗失者偿之。至于资费,则每一函少则钱十文,多则钱五六百文,盖视途之远近通塞,以定其多寡也。”1912年出版的日人所著《长春事情》载:“长春地方设有辘局”,实际就是信局。此际,虽有官邮,但“入不敷出”,“多有迟误”,远没有私人信局兴通。此后,随俄、日势力的入侵,外国人也开始在长春设立邮政。清政府只好以“客邮”为名,予以默许。最早俄国人在长春开办的“客邮”,是1900年在东清铁路宽城子车站修筑时,即附设了邮局;最早日本人在长春开办的“客邮”,是1906 年在长春孟家屯设置了辽东守备队通信所,不久改为日本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宽城子支局。此间,长春城内中、日、俄三国邮政并存。时至今日,在长春尚存的早期邮局建筑或遗址,有位于长春火车站前,即人民大街与天津路交会处的宽城子邮局,为1908 年12 月1 日启用的新建邮局;有位于大马路的大马路邮局,当时为一等邮局。长春邮政,自1902年出现时起,经历了大清邮政、民国邮政、伪满邮政、国民党邮政,直至新中国邮政,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了。

  长春置中国之北方,因而称其为北地邮政亦可。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