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让你知道保护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简单 对话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74343
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让你知道保护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简单 对话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7434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对话名家

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让你知道保护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简单

2023-01-10 10:02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与百万90后“河狸军团”一起全力以赴

  河狸公主初雯雯:想让你知道保护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简单

  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分布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河狸,数量稀少。而分布在乌伦古河流域的蒙新河狸,数量不足500只,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濒危物种。

  自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成立以来,通过直播分享,萌萌的河狸等野生动物被刷屏,感动了无数网友。河狸成为协会创始人初雯雯生活的重要部分,她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河狸公主”。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全国网友的支持下,初雯雯和团队帮助实现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增长20%。开建阿尔泰山在中国境内第一所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成功救助棕熊、猞猁等100多只野生动物,吸引超过100万中国“90后”加入到自然保护公益活动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大会上,初雯雯代表中国青年发言时动情地说,“上百万个90后,一起做了件大事”。

  冬月的一天,初雯雯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自己的经历。看到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受到“河狸军团”力量的感召,加入到自然保护的行动中,初雯雯感慨地说,“我希望能为更多关注自然保护、想参与自然保护的朋友提供经验和示范,让更多人知道,保护大自然真的可以很简单。”

  从挤住60平方米小屋,到建成7700平方米救助中心

  1994年初雯雯出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两岁起便被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父亲抱着出野外。小时候工作站里没有小孩子,野马、雪豹、金雕就成了她的好朋友,“我从小就喜欢爬山、下河,和动物待在一起,最爱河狸宝宝。”高中的时候,她对家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就有深切体会,“我们这些当地孩子经常能有机会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中看到野生动物,从小与野生动物结缘,种下对生物多样性热爱的种子。”

  大学起,初雯雯就开始参与宣传自然保护工作,陆续受邀拍摄了中央电视台《拯救河狸》《布尔根的守候》等自然保护纪录片。

  2018年,从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同学们大多留在北京,有的考了公务员,有的进了研究机构。是留在北京工作还是回老家继续自然保护工作的梦想?初雯雯一度非常纠结,后来她问做了一辈子自然保护工作的父亲,沉默良久,父亲对她说,“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你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吧,爸爸都没意见。”最终,她回到阿勒泰,回到热爱的大自然。

  起初,初雯雯和几个同学凭着一腔热忱,义务帮忙救助动物。可每天他们都在想,阿勒泰地区这么大,野生动物这么多,怎么才能多为这里做点事?“当时大家都没有工资,我只能白天带大家去我姥姥家蹭饭,晚上挤在我们家一个6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住。”初雯雯说。后来,在阿勒泰地区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9月,公益性质的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立。那时候生活特别简单,初雯雯和小伙伴就把日常工作的照片视频发在网上,开通了当时国内第一个野生动物直播:河狸直播。阿尔泰山特有的蒙新河狸就这样走进了大众视线。

  长期以来,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从事自然保护的核心工作主要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修复、培养当地原住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以及救助因人为原因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后来,河狸直播登上过新华社、人民网、央视频等官方直播,越来越多的网友愿意远程加入,一起为自然保护做些事。如今,初雯雯和团队小伙伴12个人,线上河狸直播志愿者有260人。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河狸食堂”公益项目已经在乌伦古河流域种下了60多万棵灌木柳小树苗,为包括河狸在内的100多种野生动物修复了自然栖息地的灌木植被群落;通过四期“河狸守护者”公益活动,组建了一支超过500人的当地牧民巡护员队伍,“这些牧民补充进自然保护一线后,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人员储备和工作效率,也为国内的同领域机构提供了一个挺好的参考案例。”

  去年以来,初雯雯他们通过努力,让维持了30余年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增长20%,达到了中国自有河狸观测数据以来的最高峰值。同时,在阿勒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富蕴县政府,以及全国“河狸军团”网友的大力支持下,救助站已经奇迹般的升级成为“河狸方舟”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成为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的第一所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那是7700平方米的一个大院子,有了兽舍、猛禽舍、专业的河狸舍和动物用的外科手术室,每年能挽回约500只野生动物的生命。”

  那是一只白肩雕的翅膀,也是一份永远的提醒

  一直以来,抢救受伤、受困的野生动物是初雯雯他们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直到现在,第一次救助一只白肩雕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被发现时,它已经在地上躺了三四天,翅膀折断,奄奄一息了。我们把它带回办公室,先用借来的X光设备查看它的骨折情况,又开了700多公里把它送去乌鲁木齐,寻找能给它做手术的医生。但因为天气热,白肩雕的伤骨内部已经感染,最后不得已截掉了整个翅膀,未来无法再放生野外……”对初雯雯他们来说,那是一只沉重的翅膀,“它是从天空俯冲下来捕老鼠时,不幸撞上了牧民用来圈地的铁丝网。我们把这个翅膀做成了一个标本,用相框挂在了救助中心的自然教育教室,时刻提醒我们做自然保护工作的初心。”

  去年,协会救助并成功放归的一只小棕熊,曾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林草局把它送来的时候,它失去了妈妈,没有生存能力,需要对它进行饲养和野放训练之后才能放归自然。”初雯雯回忆说,“因为送来时比较紧急,开始我们用一个笼子装它,然后不断地做道具,让它在这个固定空间里有不同的事情可以做,能开心一点,不至于出现刻板反应和心理疾病。可是它特别能拆,比如我们尝试过给它秋千,拆碎了;给过大盆让它抓鱼和洗澡,踩扁了;给过它轮胎当床晒太阳,整坏了。”后来她去四川的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学习,看到“一款神器”,是一种很结实的狗玩具,里面可以冻上牛奶、蜂蜜、麦片,然后动物要自己想办法把食物掏出来吃。“回来之后我们就给小棕熊放了一个,然后躲在它看不见的地方观察,结果特别逗,它踩着啃、抱着啃,又试着扯、拿爪子扒,用尽力气也拆不开,只能拿爪子一点一点去掏、用舌头一下一下去舔,最后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拆家的劲儿了。看着它能动脑筋还能运动,最后还能安稳地睡,让人如释重负,特别开心。”

  让初雯雯特别感动的是,尽管成都和新疆相距遥远,但每天在两地救助中心,都有一群人,站在动物的角度去思考,一起探讨更多的方法,努力想让小棕熊有最大的可能回归自然。就这样,小棕熊放归的希望不断增多,最终成功回到了大自然中。

  刚开始,遇到救助失败的动物,初雯雯会难过得掉眼泪,但“后来就不会了”,因为她意识到,这种时候还有比哭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第一时间检查复盘,为什么没能留住它,然后抓紧记录所有的医疗数据。”她也慢慢学会接受,“如果真的尽力了,还是没能留住它们,那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让它们白死,想办法取得更多的经验,留待下一次遇到它们的同类时,就能增加成功率,还可以把失败的经验分享给国内其他的救助机构作参考。”

  令人欣慰的是,来到救助中心的大部分野生动物都被成功救活,并在康复之后回到了大自然。“比如我们曾救助过一只因为中毒而无法行动的秃鹫。三四天不眠不休,终于把它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看到它站起来的一瞬间,我都激动得哭了。经过持续治疗,很快它不仅站得稳,还开始拆家了,而且每天要吃三四公斤羊肉,都快把我们吃得揭不开锅了。”最后他们和富蕴县林草局一起找了处适合它生存的山区放归野外,看着秃鹫迈着小步溜达到高点,展开双翼滑翔进山谷林的那一瞬间,大家虽然嘴上喊着:“再别回来了!”但心里想的却是:“飞慢一点,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

  这些年协会救助的河狸,还有金雕、秃鹫、鹅喉羚、猪獾、雕鸮、黑耳鸢、赤狐等野生动物,每个视频都会引发上万网友的关注,点击量过亿。像喀纳斯小狐狸“狐萝卜”、猞猁“女王”、小狐狸“毛毛”和“小小”、大耳猬“扎男”、黑耳鸢三姐妹“富贵花”、赖着不肯走的金雕大爷、鹅喉羚三姐妹、河狸“小面”一家……感动了无数网友。

  初雯雯印象很深,有一次他们救助了一窝误入人工农用渠筑巢,冬天被冻在洞里没有食物的河狸,“第二年为它重新选择栖息地放归自然后,看到它们从河边潜入水下,在清澈的水里开心地浮上来潜下去,那一刻真的感觉,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值得。”

  熊一巴掌呼过来

  指尖擦着我鼻尖过去

  真正成为一名职业自然保护工作者后,初雯雯更加意识到,自然保护仅靠热情远远不够,很多决策更需要专业知识。比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哪里?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和迁徙路线是怎样的?他们需要怎样的“生境因子”?树应该种在哪里?怎么种才能活得更多?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和生态环境学强关联的“技术活”。

  平时和凶猛的野生动物打交道,危险在所难免。有一次放归雪豹,初雯雯想用相机记录一下,就趴在现场一个山坡上,浑身贴地把自己藏在灌木丛里。结果那只雪豹走了几步,居然拐了个弯儿,朝她走了过来。“那一瞬间我都懵了,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反正也跑不掉了,等它过来的时候使劲摸它几下,过个瘾。”还有一次,救助棕熊时,运熊的笼子坏掉了,但没人发现,“结果它一巴掌呼过来,指尖擦着我的鼻尖过去,都能感觉到它的掌风!”

  跑野外也经常遇到各种险状,初雯雯坦言有好几次自己不是差点从山上掉下去,就是差点掉进河里。但她不仅练就了一身跋山涉水的本领,胆子还越来越大,干活也很在行,挖地、种树、开拖拉机……都不在话下。“出野外时,状况很多,车子抛锚、爆胎、陷进淤泥、遇到落石……倒不是我有多厉害,准确地说是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件事情,那么你就会有足够的意愿,不怕难、做好它。”

  不久前,小山羊泡泡疗愈一只鹅喉羚宝宝的短视频,带给无数人温暖。“泡泡是一位朋友送给我们的,它先天脚趾畸形,走不快,又是早产儿,个子很小,跟不上羊群的游牧速度。牧羊人不会为了照顾一只小羊而放慢整个队伍的速度,所以如果当时我们不收留它的话,它可能就没有如果了。”初雯雯笑言,“这也说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在羊群里,泡泡是个拖后腿的主儿,但在我们这里,它脾气好、吃个不停,都是适合当陪伴羊的优点,可以有效缓解新来的动物们的紧张。于是,在直播里,大家老能看到它在那里闷头狂吃。时间久了,它也成了河狸军团的团宠。那只冻伤的鹅喉羚宝宝初来乍到时,一直精神紧张不吃不喝。不过在大吃特吃的泡泡的带动下,它们迅速地吃在了一起。”

  在初雯雯看来,动物们拥有一种“极简生活方式”,“它们只会去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它们不会像有的人类那样,为了面子、为了吃不完的食物或者住不过来的房子而去挣扎。所以有时候观察自然有助于内心平静,会启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

  蒙新河狸,有了自己的“食堂”与“方舟”

  新疆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河流域,是蒙新河狸在中国的唯一栖息地,那里的灌木柳丛不仅是蒙新河狸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它们搭建巢穴、修筑水坝的最佳“建筑材料”,更是很多栖息在阿尔泰山脚下的野生动物繁衍、隐蔽的天然屏障。初雯雯他们在工作中发现,乌伦古河流域的灌木柳群落出现了老龄化、覆盖度降低等情况,“如果食物资源不足、环境容纳量下降,就会成为制约蒙新河狸种群发展的主要原因。”意识到这点,他们立即行动起来,设计改良栖息地,想办法增加基础保护力量。同时发起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公益项目“河狸食堂”,邀请网友一起为河狸种树。

  过程中,初雯雯和小伙伴一起研究灌木柳的种植方法,结果发现灌木柳不是经济作物,在当地条件下鲜有尝试的先案。“那段时间急得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后来还是回到北京林业大学,去拜访各位专家教授。老师们带我去了很多苗圃学习,最后一起研究制定了好几个种植方案,确保‘河狸食堂’成功。”

  每年夏天是初雯雯他们最忙的时候。乌伦古河河畔多为沙质土,涵水性很差,他们会在气温高时进行河道巡查,对“河狸食堂”的所有树苗补水,修复灌溉设施,确保树苗存活。夏季也是野生动物因人类活动受伤、受困、农药意外中毒等情况多发的时期。初雯雯他们会和当地森林公安、林草局一起,抢救遭遇意外的动物。同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也变得繁忙。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道路交通不畅,对初雯雯他们日常工作的最大挑战,就是严寒的天气和暴风雪。“冬季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所以我们需要早早做好时间计划。河狸冬季调查的野外工作,我们会尽可能请牧民巡护员们在大降温之前做完。这里的冬天,温度有时候会到零下四十多度,中心里受伤的动物保暖能力就会下降很多,我们需要生火炉帮助动物们度过寒冬,有时候半夜两点要爬起来添一次火。”

  初雯雯坦言,“河狸军团”的小伙伴们全力以赴的过往,离不开志愿者和“河狸军团”网友的支持。最初网友们自发省下可乐钱、奶茶钱、买游戏皮肤的钱来帮河狸种树,后来又为“河狸守护者”公益项目“云领养”河狸家族。不少人每年第一时间报名为牧民巡护员们购买草料,还把自己去年“抢”到的河狸宝宝再次“领回家”。所以这里的河狸每只都有名字,比如四川网友认领的河狸叫“小面”、北京网友认领的叫“糖葫芦”、河南网友认领的叫“少林寺”……修建“河狸方舟”的公益项目里,网友们会在能力范围内给救助中心众筹病房、众筹医疗设备,还为寻找动物饲料、野放训练用的小鼠、手术器械的赞助单位而奔走呼喊。

  面对成绩与荣誉,初雯雯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敬意,“我们这代人幸运地成长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新时代,我们拥有很好的科研条件、传播平台、社群工具。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自然保护工作拥有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关注和公众自然保护意识整体提升的社会基础。未来,我们最希望的是:我们的工作,能够不负这一切。”

   记者:李喆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