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如何提升阅读能力? 书评-文化 曹淑杰 272699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爱读书,如何提升阅读能力? 书评-文化 曹淑杰 272699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书评

爱读书,如何提升阅读能力?

2018-09-12 14:38 | 来源: 中信出版集团

image.png

  被樊登称作“读书量”碾压自己、文章被吴伯凡当作“快速充电器”的北大教授何帆,堪称读书界宗师级高手,一直因常年大量快速有效的阅读和产出而备受敬羡。为此还受邀知识爱好者聚集地的“得到”开设专栏“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订者云集!

  在何帆老师看来,读书这件事暗藏着诸多不点不透不拨不明的玄机与智慧。

  在新作《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中,他通过四十篇打破文经史政顶层壁垒的通识阅读笔记,向读者“示范”了一个读书高手如何通过选书搭建认知结构,如何准确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阅读、直至将图书精髓转化为自我洞见的全过程……

  可以说,他将自己积淀多年的阅读正见融入了这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学会“读懂一本书”,并真正受阅读带来的自我提升与快乐!

  更为可贵的是,何帆老师还为新书读者介绍了自己实证有效的私家读书方法论和读书观,并费心为这个时代的知识爱好者定制了一份囊括200本图书的认知建构荐读书单,希望每一个读书人都能选好书,读透书,从书中获得心智提升的快乐与成就。

  在自序中,何帆老师如此写道:

  我最崇拜的女性经济学家是罗宾逊夫人。罗宾逊夫人说:“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关于经济问题的一套现成的答案。学习经济学是为了避免受到经济学家的欺骗。”

  经济学如此,其它的学科亦然。我们读书的过程,往往始于猜测,终于偏见。要是想避免这种窘境,我们就要学会质疑。应该是伏尔泰说的吧,质疑固然令人不快,但信誓旦旦才更有问题。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不一样。对我来说,读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十年前,谁要是思考这样的问题,会显得非常愚蠢。我们当年经历的是经济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是高速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我们当然会越来越进步,成为命运的主宰。

  然而,十年之后再回首,我们才发现,自己当年太简单太天真了。要想理解这个时代,既要学会大胆猜测,也要学会纠正偏见。在纠正偏见之后再次猜测,同时记住,在大胆地猜测之后,我们很可能会陷入新的偏见。时时警惕、时时反省,才能跟真相走得更近一些。

  (悄悄透露下,这也是新书书名的由来哦!)

  另外,对于自己读书的技巧,何帆老师也做了大方展示:

  读书的秘诀在于,要学会“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什么是“我注六经”? 你读书就是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你读完了一本书也只是给别人的思想做了注释。什么叫“六经注我”?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把别人的思想变成我的思想,万物齐备于我,陶冶出来自己的眼光,修炼出来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想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放弃“拜书教”。大多数读者没有自己写过书,因此本能地会对写书的人心存敬畏。我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你,写书其实就是个体力活,而且是个遗憾的艺术,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毫无错误的。你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和作者平起平坐的地位。一本书的意义,是由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读书不是听讲,而是对话。

  至于何老师为何自称“职业读书选手”,何老师也给出了解释:

  职业读书选手和业余读书选手的区别在哪里?在于能否忍受枯燥。

  读书似乎是一件很优雅的事情。你在午后暖暖的阳光里信手翻开一本新书,旁边还有一杯香茶。职业读书选手不是这样读书的。职业读书选手就像是矿工在地下挖煤,挖不出煤,就不能出矿井。你要逼着自己去思考,去和作者争论,做笔记、写书评。不动笔墨不读书,空闲时间必读书,这才是职业读书选手。

  相关书籍推荐

image.png

  《猜测和偏见:何帆阅读笔记》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