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大变局看中国强国长征路 书评-文化 曹淑杰 294995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从全球大变局看中国强国长征路 书评-文化 曹淑杰 29499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书评

从全球大变局看中国强国长征路

2019-08-29 15:24 | 来源: 人民网

  2019年7月31日,第12轮中美经贸磋商在上海西郊宾馆提前结束,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将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徵10%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迭加科技战,成为影响广泛的全球叙事。美方依然是唯一超级大国,中国被全球视作“唯二”的强国。

  中美两国在全球舞台的硬核表演,使全球各国或退居幕后,或甘当配角,或成为观众。

  强国角色,中国难以推卸也无可选择。没有了韬光养晦策略带来的缓衝,中国只能在美国压逼、列强环伺和新兴大国的追赶下,艰难走上强国长征路。

  “强国长征路”,是由一位年轻的中国智库学者王文提出的,也是其即将新出的一本书的名字。王文曾任媒体记者,2013年转型为智库学者,参与创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参与了不少重大事件的台前幕后。

  2013年,王文带领人大重阳先后参与或承办了此后历年的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他还参与了2014年中国APEC峰会,完成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大量筹备工作并受到多国领导人的接见,此后又相继参与了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中国近年来历次重大主场外交的筹备与咨政工作,这一过程无疑是一次对全球治理学识、胆识与见识的个人升华。

  王文和他的团队,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近年来影响中美关系的大事件中,可谓走遍天下路。他先后到近百个国家调研、宣讲,还在全球十多个国家承办了“一带一路”双边对话会,开了中国甚至全球之先河,更学会了国际沟通与跨国倾听。此外,人大重阳在南海仲裁案、中美大学与智库对话、中美摩擦等方面,和美国智库和政要名流等进行了多次密切交流。王文还去美国各州调研30多次,从而集成了“王文看世界系列”三部曲。

  中国学者看世界,中国智库看美国,即便不是闭门造车,也往往缺乏实地调研,或者没有机会与对方政要、智库、学者、媒体等面对面沟通。由此形成的“世界观”和对中美关系的评判,不是走不出教科书的围城,就是偏颇与误读。不谙世界变局,不解美国“风情”,就难有精准的应对之策。

  王文将出版另一本著作《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下文简称《强国长征路》)。“强国长征路”概念的提出,是其对中美关系精准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从大历史的视野——近500年以来全球强国的兴衰看中国强国之路的抉择。

  (中国智库学者王文在过去多年调研百国的基础上撰写出版新著《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一书,新书发佈暨研讨会将于2019年8月11日在北京举办)

  走好“强国长征路”,既要认清全球“大变局”,又要应对中美“大博弈”,还要解决中国“大发展”,甚至要适应全球治理“成人礼”,完善中国全球治理新方案,强化内功确保可持续发展活力......这正是《强国长征路》给出的智者逻辑体系。

  世界、中国、美国都在“相变”,无论是过去500年的大变局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是新旧力量的博弈。而中国的强国之路就是在全球大变局中的长征,面对美国和传统的西方诸强,中国是新兴力量。但是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群狼后追,领跑的中国也要面对它们可能后来居上的局面,还要应付美国等传统力量联合后来者围堵中国的风险。

  强国之路充满艰辛,用“长征”这样具有政治和民本常识的词条,更为贴切,也更易取得上下共识。毕竟,中国不再是那个因为高度发展而莽撞“说不”的国家了,也从美国对华极限施压而陷入焦虑,引发知识阶层分野的困惑中走了出来。经过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战的承压,中国看透了美国用力过猛的短板,也发现中国自己具有“强国范”的实力和耐力。极限施压的美国逼出了一个必须把自己看成强国的中国——不管心理上是否调适好。

  複杂的是,中美皆因对方而深陷焦虑不安。美国的焦虑来自中国对美全球地位的挑战,中国的焦虑既有美国极限施压的“猝不及防”,也有无法适应强国角色的彷徨不安。在焦虑方面,美国尤甚。7月初,美国百位智库学者联名致信特朗普和国会议员,强调中国并非美国经济上的敌人,指出并不存在整体抗华的美国共识。此外,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奥巴马时期的副总统)也以传统对华立场来反对特朗普。美国的对华焦虑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失效后变成了精英阶层的新恐慌,因此希望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有转圜馀地。

  这似乎意味著中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中美博弈将面临著更複杂的困局,会有更多轮次回合的合纵连横,甚至会触发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中国也将面临长征路上的更多不确定风险。

  王文的《强国长征路》阐释了他的“持久战”强国论。他认为,中国近现代化经历了“自大的年代(1793年~1840年)”、“挫败的年代(1840年~1912年)”、“挣扎的年代(1912年~1949年)”和“崛起的年代(1949年~至今)”。“崛起的年代”仍在继续,由衰转盛的进程尚未完成,且行且艰辛。若以《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来细分的话,当前的中国崛起进程仍然算是处在“相持期”。处在“全球大国阶段”的中国须逐渐完成与国际社会的制度对接,让民生状况真正领先于世界,并成为运筹世界的国际高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自媒体流行的时代。各路专家和网络写手都习惯地对中美关系品头论足。其中不乏鼓吹美国的“唯美”主义和骄狂无知的民族主义论调。“强国长征路”虽是一家之言,却有正本清源之现实意义。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2日三策智库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