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黑土大地 收获时代芬芳 书评-文化 曹淑杰 360647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耕耘黑土大地 收获时代芬芳 书评-文化 曹淑杰 360647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书评

耕耘黑土大地 收获时代芬芳

——读王怀宇长篇小说《芬芳大地》有感

2022-07-19 11:4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芬芳大地.jpg

     近年来,中国作家们一批批优秀的反映扶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主题小说不断涌现。同时,反映中国东北黑土地的乡村故事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吉林作家王怀宇2022年首发于《中国作家》并由延边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芬芳大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也是王怀宇继《血色草原》和《风吹稻浪》之后的又一部书写家乡的长篇小说。

  人与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限于追忆,更应该着眼于当下和未来。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要特别关注那些描写新生活、卓具正能量的作品。《芬芳大地》作为2021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是一部有力量、有宽阔社会视野的小说,也是一部反映现实、正视矛盾的“活的”小说。作品关注乡村振兴、关注黑土大地、关注生态产业、关注粮食安全,侧重用亲情故事来叙述乡村的经济振兴、文化振兴,亲人和同学间的情感细节和作者内心感受紧密融合在一起。作品集中表现了新时代乡村的价值取向与乡村人与人在传统格局中产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故乡这片黑土地在变革中所产生的文化思考。毫无疑问,《芬芳大地》就是这样一部描写新生活、卓具正能量的好作品。

  记录与自然和情感有关的事物,总是先从情绪开始的。故乡是如此,乡村亦是如此。《芬芳大地》这部小说以“写实”手法来表现这段历史是有其自身的意义的。这部小说中的“复归”是从主人公赵二良成功考学开始的,对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农民的孩子,通过自身刻苦学习进入大学,毕业后还能在城里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就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改变。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可以堂堂正正做城里人,和城里其他人一样,在新的环境里开始新的生活,但赵二良却把梦想回寄给生他养他的黑土大地,赵二良的回乡是这部小说真正意义上的复归与救赎精神的开始。

  作品对老叔的人物形象刻画也是真实生动的。在老叔的身上,我们能找到东北农民的善良勤劳和个性主见。在村民们追求产量、以化肥换取收入之际,老叔仍坚持栽种有机稻谷。虽然甘守贫寒也见证了人性中最根本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一种继承更是对其他村民的救赎。这些又都体现在赵二良种植“良心稻子”、养殖“良心鸭子”的过程当中。就像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平所评论的那样,老叔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游荡,赵二良童年的幸福感全倚仗老叔的照顾,包括鼓励他学画、培养他对生态水稻的兴趣,艰难岁月里连上学的学费,都是老叔豁出命来深夜走冰追回的。在乡村生活中这样比父子关系还亲的叔侄关系屡见不鲜,作者为什么要刻意写出来呢?这就不得不说,在王怀宇的童年,作品中老叔的身上就有王怀宇叔叔的影子,王怀宇的叔叔对他有多大影响呢?在“王怀宇长篇小说《芬芳大地》创作谈”中所讲述的,就是与小说中“老叔”生病后的情节是一样的。爱与被爱是一种传承,这种传承是精神上的回归,老叔把这些正能量带给孩子们,也是一种文化感召,也是影响身边其他村民最好的见证。此时,赵二良深感自己对不起老叔,要用最能够宽慰老叔的行动减轻内心的愧疚。这些细节都被王怀宇毫不吝啬地描画出来,不仅带给作品内容别样的温馨和亲切,也是对自己叔叔的一种缅怀。这种缅怀也体现出作者寄托于作品中的文化救赎与信仰的复归。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乡愁——一种回归家园的渴望。”这种渴望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王怀宇身上。小说亦不再是故事,是一场深刻的文化与救赎的表白,作者将作品的文学性推向深入,情节推向高潮。

  同窗之情,在《芬芳大地》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赵二良的成长历程中,学生时代成为了重点,同学们结下的情意也是自那个时代延续到如今的。同时,这份乡情也是作者的“现实家园”,王怀宇的寄托和希望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在小说中,一些少时同学成为激励赵二良回家创业不可忽视的洪流,这些也是推动赵二良回乡的动力之一,也使得小说的情节进入合情合理的结构当中。在赵二良的同学当中,朴铸成与他最要好,当初赵二良常被班上“悍匪”李勇浩欺负,是朴铸成当面掰断自己一只手指的举动震慑了李勇浩,才给赵二良解了围。在许多年后,赵二良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深为那段真情所感动,而此时的朴铸成已成为堂堂正正的少校团长。为了支持赵二良,朴铸成陪他一道回老家,与李勇浩等老同学沟通叙旧,也艰难地取得了大家对有机稻谷事业的共识。

  正是由于赵二良从城市带回家乡的先进技术与发展理念,才使得大家对他的期望值不断攀升。赵二良和伙伴们通过对李勇浩、马胜利、崔银花、金快手等人的影响和教育,使得乡村呈现出新的生机。经过赵二良的不懈努力,培育出“良心稻子”“良心鸭子”等优良品种,振兴了家乡经济与文化。赵二良也变得更加成熟稳健,真正地成为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男人。小说还有一个人性的亮点,这亮点也是老叔带给赵二良的精神复归。在对待当年并不友好的老同学马胜利难时求助时,赵二良以一个男人的胸怀不计前嫌,毅然将刚到手的卖米钱拿出来为马父治病,并发动全村发起募捐救了马胜利父亲的性命。这样的举动令乡村人对赵二良的高尚品行更加折服。在这块黑土大地上,赵二良在创业上、在种植良心稻子上、在乡村人际关系中都实现了自我,他有了“复归”乡村后真正的存在感、归宿感、安全感、幸福感和价值感。

  好的小说是有画面感和镜头感的,是能看到也能听到的,更能抚摸到读者的内心。在小说内容中有生产自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一些具体的表达,也写出了群像与个体、精神与现实、崇高与卑微的种种对比和对抗。更是通过历史和现实,从乡村人物和乡村事件中提炼出一种乡村架构,准确地体现出每个人的奋斗史带来的希冀、愿望、追求与命运的方向。

  还有,在这部小说里更重要的表达是作者对观念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断裂所导致的文化失重、文化缺失现象的背后,承载了作者的文化思考与文化期待。人失去了精神家园,也就失去了生活底蕴和初衷梦想,而这些厚重的初衷也正是《芬芳大地》作品呼唤乡村人的文化意识提升的迫切期待。

  伴随着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深化,呼唤文化还乡的心理土壤日趋深厚。作家王怀宇之所以用这般独特的、以亲情乡情视角记录乡村振兴故事,是他用情、用心、用功扎根生活、创作的现实体现。期待《芬芳大地》的创新抒写能够激起更多人对乡村文化的重视,更期待新时代文学作品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业。

       作者简介:

        杜波,白城广播电视台编导、记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绿野》主编、吉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白城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作家报》《中国作家网》《作家出版社》等。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